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5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田間地頭颳起頭腦風暴

  • 發佈時間:2016-02-18 16:29:39  來源:湖北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湖北日報訊 記者梁曉瑩 通訊員程榮東 楊鵬程

  春日暖陽,備耕忙。

  16日至17日,記者在安陸鄉村採訪時發現,春天的田野山間,紛紛颳起求新、謀變的“頭腦風暴”。站在傳統農業與現代農業交匯點上,春耕備耕新思維正為傳統種植挑染現代色彩。

  A.西瓜唱起“變形計”——

  一位種植戶的謀變觀

  16日一大早,接官鄉西瓜協會會長、高級農藝師楊澤俊趕到顓廟村種植大戶唐家濤家作技術指導。

  唐家濤迎上前:“去年異形瓜試驗成功了,今年打算拿一半的面積來種,探探市場。”

  異形瓜是西瓜界的“貴族”,價格遠超食用價值。“在日本和俄羅斯已風靡多年,國內一些展會上單個瓜曾賣出1000多元的天價。”唐家濤告訴記者。

  40歲的唐家濤愛琢磨。“我們搞傳統種植的,也得‘供給側’改革。常變常新,多試試新品種,滿足城裏人的高端需求嘛。”

  不過,種異形西瓜對品種要求高。“今年種的是黑皮黃瓤的黑莎皇。還得多試幾輪,看什麼品種更合適。今年先把祝福詞和商標印出來。”西瓜專家楊澤俊説。

  唐家濤還在種植技術上想心思。去年,他嘗試瓜稻輪作,實現畝産千斤糧、畝收入過萬元。“西瓜用肥量大,摘完瓜的地肥得很,接著種水稻幾乎不怎麼耗肥。”

  接官鄉的西瓜遠近聞名,而顓廟村無籽西瓜最集中。“別處常常‘瓜賤傷農’,我們村從沒有過。”村支書楊敏説,村裏的16戶種植大戶緊盯市場前沿,嘗試新品種、新技術,尤其是特早熟品種和延秋品種,錯開七八月賣瓜高峰。“瓜熟的時候,不少城裏人開著小車來村裏拖瓜,最遠銷到了廣州、深圳。”

  B.豪華大棚鋪地暖——

  一名返鄉老闆的“高大上”

  在巡店鎮新堤村的恒康果蔬生態培育示範基地,112座蔬菜大棚依次鋪開,甚是壯觀。基地老闆楊國平帶我們走進育苗大棚,一簇簇黃秋葵嫩芽已破土而出。

  去年12月建成的這些大棚,堪稱蔬菜幼苗的“豪華別墅”。普通大棚一般是乳白色半透明,而楊國平的大棚幾乎全透明,更透光。每個棚由5層膜保溫,幼苗土層下還鋪了“電熱毯”。“節前下雪那幾天,我的苗沒一點損失。”

  除了鋼管間距比一般大棚更密,還額外綁上了壓膜繩。“有這些裝備,能抗9級大風。”楊國平説,僅鋼架和膜,每個大棚成本就得2萬元。

  楊國平去年從浙江返鄉投資,與幾個朋友合夥建起這個果蔬基地。“農業投入大,抗風險能力差,不能馬虎,要儘量一步到位,做到極致。”

  112個大棚的地基和排水溝全部採用機械開挖,只花了4個多月時間。“逛各地農博會我有個感受:機械化和綠色有機種植是設施農業的大方向。我們大棚做到8米寬,就是為了今後上更多自動化設備。今後,還要試驗用蜜峰授粉代替人工授粉,甚至嘗試機械採摘。”

  棚內,楊國平精心挑選的黃秋葵、辣椒、蕃茄、甜瓜等10多個品種的幼苗正使勁生長。“就這黃秋葵,市場上10元錢一斤,我們4月中旬就能收穫,平均畝産可達到3000斤到4000斤。”眼下,他還在試驗大棚蓮藕。

  恒康果蔬的輻射效應已顯現。距此不遠的聯合村,村民楊梅也學著建起9個高規格連體大棚。“現在已有四五十位村民找到我,希望加入合作社一起做高端蔬菜。”楊國平説。

  C.冬水如金早備旱——

  一個缺水鄉鎮的未雨綢繆

  木梓鄉樟河村,彎彎的漳河從村邊淌過。一台大型抽水機將河水源源不斷引入高渠,匯入4公里外的周沖水庫。連續引水2個月,水庫蓄水量目前已達173萬立方米。

  木梓鄉是農業大鄉,農業用水一直很緊張。“2013年大旱時,全村受旱1000畝,450畝水稻全部枯死。”村支書黃和平説。

  原來,一到旱季,漳河就完全斷流,而該鄉位於鄭家河水庫西幹渠末梢,鄭家河若一告急,遠水解不了近渴。

  旱怕了,鄉水利服務中心主任郭耀峰想出個辦法。鄉里在春節前組織人力物力,趁漳河尚有閒水時,動用大型泵站提水,組織群眾自發抽水,將冬春季閒水調入全鄉6個村的40多個水庫、塘堰、水凼集中攬蓄,確保抗旱用水。

  可問題來了:農排用電優惠只在抗旱期間享受。一個水泵電機就是185千瓦,連續2個月24小時開機,電費可不少。鄉幹部積極協調,終於在元月份開機前爭取到了農排用電政策。

  “未雨綢繆好啊。今年,村裏旱季用水完全不愁了。”黃和平欣慰地説。

  記者手記

  農村進入“拼智時代”

  梁曉瑩

  安陸這幾個春耕備耕小鏡頭,是千千萬萬中國新型職業農民的實踐縮影。

  説起農民,人們會腦補為“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苦力。而眼下的廣袤農村,一批新型職業農民、農業産業投資者以及農村管理者,比他們的父輩更自信、更新潮,他們視野開闊,方向清晰,應急謀遠。他們不再“晨興理荒穢,戴月荷鋤歸”,而是緊盯市場前沿,緊盯需求大潮,緊盯高端技術,以活絡的腦筋,由“苦力時代”進入“拼智時代”。

  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用工業化理念謀劃農業發展,走産出高效、産品安全、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農業現代化道路”,省委提出由農業大省向農業強省跨越的目標。這批新型職業農民,能迅速適應新變化、新要求,將成為農業産業的經營者、思考者、開拓者。因為他們的努力和智慧,“今後誰來種地”這一困局在多方合力下有望破解。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