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裏的苞米“嘮嗑會”
- 發佈時間:2016-02-17 08:29:51 來源:農民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劉偉林
春節前後,東北平原的農村白雪皚皚,糧食已歸倉,打工農民也都回鄉了,雖然天氣寒冷,這卻是村裏人最多、最熱鬧的時節。尋著農捨得炊煙,記者來到黑龍江省望奎縣蓮花鎮廂黃前二村。
這個村現在住了450多戶、1400多口人,農民收入只有兩項:外出打工和種地。水田只有300畝,玉米的面積超過了95%。
記者請村黨支部書記張彥軍找來幾位村民聊聊一年的收入,雖然該村農民收入中種地只佔3000元,務工收入9000元,可村民們打開話匣子説的全是玉米,當地都叫大苞米。
農民們對大苞米的關注源於價格下跌,村民告訴記者,他們的玉米今年的價格一直在6毛5左右,比上年掉了1毛錢左右。村裏有6000多畝的流轉土地,但最大的種田戶也只有300畝,土地集中度很低。因玉米價格影響全村少收入了260多萬,攤到各戶並不明顯。
村民們説,去年種地的實際收入並沒有減少,原因是玉米收成特別好,坰産都在2.3萬斤左右,增産了10%以上,正好抵消了降價部分,但來年就不保證了。
廂黃前二村種玉米有經驗有規模,面對市場卻無能為力。經過一番爭吵,農民開始統一思路研究來年的生産。張彥軍説,想在玉米上掙錢必須提高品質、增加産量,要實現這個目標就應該集中土地,成立農機合作社。有了農機合作社,實行大機械作業能將産量增加10%;合作社實行標準化種植,合理安排種植品種能提高玉米品質;另外,合作社統一賣糧還能繞過糧販子賣上好價錢。村民在這個問題上形成了共識,決定由村黨支部和村委會溝通上級支援成立農機合作社,動員大家集中土地入社。
村民還對村前的一條烏龍溝提出了改造想法,通過治理這條溝能改善出1500畝水田,效益明顯。村民們讓村班子研究向上爭取項目,如果不行就引進社會資本,旱改水必須馬上落實。
東北農民天性樂觀,找到了應對玉米市場變化的招術後,牢騷聲沒有了,他們又為新的一年忙碌開了。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