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寨卡病毒會在我國蔓延嗎?

  • 發佈時間:2016-02-17 01:30:39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打破砂鍋

  2月15日廣東省確診一例輸入性寨卡病毒感染病例,該病例是我國發現的第二例寨卡病毒感染者。請關注——寨卡病毒會在我國蔓延嗎?

  繼埃博拉、中東呼吸綜合徵等傳染性病毒之後,近期在中、南美洲流行的寨卡病毒又引起了全世界的關注。

  患者通常一週內即可恢復

  寨卡病毒並不是“新生事物”,早在上世紀40年代,寨卡病毒首次在非洲被發現,多年來主要為散見、症狀輕微的病例。這次發生的疫情,堪稱史上最大規模的寨卡病毒疫情暴發,它在很短時間擴散到20多個中、南美洲國家,並有繼續向世界其他地區擴散的風險。

  一般來説,約1/5的寨卡病毒患者會發病,症狀是發燒、皮疹等,通常不需要特殊治療,一週內即可恢復。

  “能發現這個病例還是很幸運的。”中國疾控中心副主任高福介紹説,內地首發病例是從委內瑞拉歸國後出現了發熱、皮疹、肌肉酸痛等症狀,但並不明顯。恰巧他的親戚是一名醫生,在得知這一情況後認為有可能是登革熱,建議患者到醫院做進一步檢查,“醫生根據他的旅行史也認為有可能是登革熱,在依次排查了登革熱和基孔肯雅熱後,患者最終被確證感染了寨卡病毒。”

  之所以説幸運,是因為寨卡病毒的發病症狀並不明顯,缺少特異性。此外,寨卡病毒與登革熱、基孔肯雅熱等疾病的症狀極為相似不易分辨,更為重要的是寨卡病毒的血症期較短,僅為3—10天,“一旦錯過了這個時間段,試劑檢測也將顯示為陰性。”高福透露,病人來到醫院時實際上已經度過了症狀最為嚴重的階段,處於自愈期,“如果不是有親戚的提醒加之醫務人員的警覺,這個病例很可能就溜走了。”

  據中國疾控中心主任王宇表示,目前中國疾控中心已將寨卡病毒檢測試劑下發至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和直轄市,並完成對當地疾控人員的培訓工作。

  我國不會大面積流行

  “我國雖然也存在寨卡病毒的輸入風險,但不會造成大面積的擴散傳播。”解放軍第302醫院感染性疾病診療與研究中心副主任醫師徐哲表示,這是因為寨卡病毒的主要傳播媒介埃及伊蚊,僅在我國廣東、廣西和海南等北緯22°以南沿海地區存在,我國北方省份等其餘大部分地區並無埃及伊蚊存在。北京地區存在的白紋伊蚊僅佔當地蚊蟲比例的6%。而且目前正處於冬季,氣溫低不適宜寨卡病毒生存,蚊媒密度本身也很低,即使出現輸入病例,疫情大面積傳播擴散的可能性也很小。

  廣東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主任張永慧稱,雖然此次輸入病例擴散風險低,但廣東存在傳播寨卡病毒的蚊媒伊蚊,而且廣東和美洲地區的經貿和旅遊往來頻繁,因此寨卡病毒輸入風險一直存在。“廣東地區進入春夏后氣溫會上升,如果防蚊滅蚊不力,則存在疾病傳播風險。”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預防控制所出血熱室主任李德新研究員介紹,隨著當前全球人群流動加速,尤其是春節期間旅遊、返鄉人群增加,寨卡病毒病例傳入我國的風險是可以預見的,我國衛生計生和疾控部門也已對此做出了安排和部署。

  李德新提醒,寨卡病毒病不僅僅在拉美蔓延,東南亞一些國家也有疫情傳播,大家在去往這些地區時,應通過使用驅蚊劑、穿著長袖衣物、使用蚊帳或防蚊網等防護措施防止蚊蟲叮咬。

  防控重點還是控蚊防蚊

  全世界吸血的蚊子有按蚊、庫蚊和伊蚊三種。能傳播乙型腦炎的庫蚊和傳播瘧疾的按蚊多在夜間活躍,而傳播寨卡病毒的伊蚊則在白天活動較多。因此,防控重點還應放在控蚊防蚊蟲叮咬方面。

  有些蚊卵能在無水的情況下存活長達一年,少量積水足以讓蚊卵發育成幼蚊,成年雌性蚊子在叮咬寨卡病毒感染者後會攜帶該病毒,再通過叮咬他人傳播病毒。因此王宇強調,源頭防控、清理積水就顯得格外重要。“伊蚊在水缸、水盆、輪胎、花盆、花瓶等積水容器中繁殖,清除積水、翻盆倒罐,清除蚊蟲孳生地可以預防寨卡病毒病流行,在發生疫情的地區要穿長袖衣褲,在身體裸露部位塗抹防蚊水、使用驅蚊劑或使用蚊帳、防蚊網等防止蚊蟲叮咬。”

  世衛組織提醒,即使是白天睡覺,最好使用蚊帳,還應使用紗窗或關閉門窗防止蚊子進入室內。

  世界衛生組織的專家表示,寨卡病毒的傳播和與之相關的小頭畸形病症依然牽動著整個世界的注意力,但預防寨卡病毒的疫苗的面世至少還需要18個月的時間。

  寨卡病毒疫苗可以分為兩種:一是所謂的“減毒活疫苗”;二是“滅活疫苗”。第二種疫苗最有可能投入使用,因為後者對於懷孕婦女構成的風險最小。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