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0月02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研發經費佔GDP比重寫入地方政府工作報告

  • 發佈時間:2016-02-16 08:10:00  來源:人民網  作者:史額黎  責任編輯:羅伯特

  原標題:研發經費佔GDP比重寫入地方政府工作報告

  建設創新型國家 研發投入多少合適

  2015年起,廣東中山率先在全市範圍內實施科技創新券制度,引導企業持續加大研發經費投入,提高自主創新能力。2015年,中山共有180家企業領取科技創新券356張,合計面額1896萬元,截至12月,共有105家企業對228張科技創新券提出兌現申請,經審核,實際兌現科技創新券183張、1035.09萬元。

  今年1月以來,地方兩會相繼召開,創新創業成為了與會代表廣泛討論的議題。值得注意的是,作為衡量科技創新能力的重要指標,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投入強度(下稱研發投入強度)指標被許多省區市寫入了2016年政府工作報告。

  資源配置不同,各省市沒必要攀比

  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指統計年度內全社會實際用於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和試驗發展的經費支出。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佔GDP的比重,即研發投入強度,被視為衡量一個國家科技投入水準最為重要的指標。

  中國青年報記者梳理各地政府工作報告發現,寧夏提出,2016年全社會研發投入佔到GDP的1%以上;河北提出,2016年全省研發經費支出佔GDP比重達到1.3%。更多的省區市將該指標納入當地“十三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其中,雲南的目標是達到1.5%以上,廣西為2%,山東為2.6%,江蘇、浙江、廣東的目標為2.8%,上海的目標為保持在3.5%以上。福建則表示,“十三五”時期省研發經費投入年均增長15%以上。

  實際上,各地的研發投入強度一直存在差異。《2014年全國科技經費投入統計公報》顯示,2014年共有北京、上海等8省市的研發投入強度超過2.05%的全國平均水準。然而,內蒙古、江西等11個中西部省區的研發投入強度卻不到1%。

  中國科學技術發展戰略研究院研究員宋衛國認為,各地區研發投入強度很不均衡的現狀,與各地區的經濟發展階段、經濟結構有關。這反映在,東部省市的研發投入強度比西部高,城市化水準較高的省市研發投入強度相對較高。

  因此,宋衛國表示,“從整個國家的角度來看,不是每個省區市的研發投入強度高就一定好,每個地區的資源配置不同,各省區市沒必要攀比。”

  據宋衛國了解,部分科技強省區市研發投入強度的目標已經有所下調。“比如北京2014年5.95%的研發投入強度在世界上已經算非常高了,讓它繼續保持這個經費增長是比較難的,今後北京的目標有可能降到5.5%左右。”

  針對科研實力較弱的西部,宋衛國建議這些省區可以在研發成果應用、科技服務和科技培訓領域加大投入,力爭在科研成果的轉化方面有所突破,從而與在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和試驗發展領域投入較多的東部省市形成有效的分工。

  大連理工大學管理與經濟學部教授孫玉濤則表示,研發投入強度的地區差異在歐美各國廣泛存在。例如,美國的研發經費投入主要集中在東部的紐約州、馬薩諸塞州及西部的加州、南部的德州,中部的研發經費投入就很小。但是,“只有科技成果在全國範圍內自由流通,研發薄弱的省市才可以通過技術交易獲取科技成果,支撐地區經濟社會發展。”

  中國邁過了創新型國家的門檻

  相比于地區差異,研發投入強度的國家差異更為學界所關注。

  美國巴特爾紀念研究所和《研發雜誌》聯合發佈的《2014年全球研發經費預測》顯示,2014年,以色列的研發投入強度達到4.2%,日本、南韓、瑞典的研發投入強度為3.4%~3.6%,美國為2.8%,“金磚國家”印度、南非、巴西、俄羅斯的研發投入強度分別為0.9%、1%、1.3%、1.5%。國家統計局去年11月發佈的數據顯示,2014年中國的研發投入強度為2.05%。

  國家之間研發投入強度的差異,同樣與各國的經濟發展階段關係密切。宋衛國比較發現,發展中國家的研發投入強度很少達到1%,而大部分發達國家的指標都超過了2%。“只有一個國家進入更高的發展階段時,這個指標才會上漲。”

  宋衛國説,世界上研發經費較高的國家不多,他所在單位經常統計的前40個國家的研發經費投入一般佔全世界總投入的95%以上。目前研發投入強度超過2%的國家有20個左右,中國處在第15名。“在所有國家中屬於第二梯隊,在發展中國家中排名第一。”

  至於以色列、南韓等研發投入強度超過3%的國家,宋衛國認為,“它們國土面積小、自然資源少,只有搞研發才能比別人強,所以政府主導造成了這些國家較高的研發投入。”這點與中國很相似,“中國的研發投入強度高,也是因為政府重視和引導,引起了全社會的重視。”

  孫玉濤同樣提到了2%的重要節點。“2%是創新型國家門檻性的投入強度。從國際上來看,2014年中國2.05%的研發投入強度還是可以的,但是我們達到2%以上剛兩年,時間還比較短。”

  “有些國家很早就達到並穩定在較高的投入強度了,它不是一直增長的,像美國很早就是2.5%~2.8%了。”因此,孫玉濤建議道:“我們以後的主要任務,是把研發投入強度繼續維持在2%以上,如果能向2.5%左右邁進的話會更好,但是像以色列、日本那樣超過3%的可能性不大;同時,研發經費管理需要從粗放型向精細化轉變,提高研究經費的使用效率。”

  2.5%的目標該如何實現

  中國跨越創新型國家門檻的道路並不輕鬆。

  《中國科技統計年鑒》顯示,1994年中國的研發經費投入為306億元,研發投入強度為0.64%。到了2014年,中國研發經費投入攀升至13015.6億元,研發投入強度也上升為2.05%,研發投入強度年均增幅7.05%。其中,1994年至1999年,增幅為2.4%;1999年至2009年,增幅為9.4%;2009年至2014年,增幅為7%。

  “2006年國家提出中長期科技發展規劃後,研發投入的增幅有所提高。”孫玉濤説,“然而,受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和中國經濟增速放緩的影響,研發投入強度不可能大幅增長。”

  宋衛國認為,20年來中國研發投入強度逐漸遞增,與這一時期的經濟高速發展態勢有關,而且伴隨著高新技術産業的發展和政府重視程度的加大。“但是,受經濟大環境影響,這個指標繼續上升的難度較大。經過高速增長後,中國的研發投入強度將會進入一個比較平緩的增長階段。”

  在1月11日召開的全國科技工作會議上,科技部部長萬鋼表示:“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佔GDP比重作為衡量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創新驅動的重要指標,2015年預計為2.1%,沒有實現‘十二五’期間達到2.2%的目標。這表明我國整體科技投入和經濟發展規模不匹配。‘十三五’要實現國家中長期科技發展規劃綱要(2006至2020年)確定的2.5%的目標任重道遠,需要增強社會各方面的投入。”

  然而,宋衛國認為實現這個目標並不樂觀。“2.5%的研發投入強度與GDP增速有關係。如果GDP增速降下來,那麼研發經費增速要大於GDP增速3個百分點,2.5%的目標才能實現。”

  “前幾年研發經費增速可以達到12%,現在研發經費增速是9.2%。要實現2.5%這一目標的話,今後5年研發經費增速要達到10%以上,但是按照近兩年的經濟發展態勢來看,我覺得難度會比較大。”宋衛國説。

  研發投入結構亟待優化

  在專家們看來,除了要保持目前的研發投入強度外,我國研發經費的支出結構也存在著一系列問題。

  中國的基礎研究佔總支出的比例較低,一直被學者們詬病。數據顯示,2014年,中國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和試驗發展佔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總支出的比重分別為4.7%、10.8%和84.5%。

  不過,宋衛國認為,基礎研究投入低,與中國當下的發展階段有關。“上世紀80年代的日本也是這樣,基礎研究不行,但是技術引用轉化好。後來,全球開始強調智慧財産權保護,日本才開始向創新驅動發展轉變,所以這幾年日本的諾貝爾自然科學獎得主也多了起來。”

  但是,宋衛國強調,人們更應該注意到,中國企業在基礎研究中的投入微乎其微。因為中國的世界500強企業,大部分都是規模以上企業,其中很多是國企,自身的研發能力並不突出。今後中國經濟要轉型升級,這些大型國企必須要加強研發經費的投入。

  相比于基礎研究的投入不足,孫玉濤認為中國應用研究投入下滑的問題更為嚴重。孫玉濤説,以前中科院系統的許多國立研究所負責應用研究,後來這些國立研究所轉製成了企業。成為企業後,它們要自負盈虧,就把原來的應用研究改成試驗發展了。

  政府投入與企業投入的比例,則是學者們爭論的另一個焦點問題。數據顯示,2014年,中國企業、政府屬研究機構、高等學校經費支出所佔比重分別為77.3%、14.8%和6.9%,全國研發經費中來源於政府的資金佔比為20.3%。

  孫玉濤表示,他曾經研究過,當歐美各國研發投入強度為2%的時候,政府投入的比例很高。“從中國的經濟發展階段來看,政府投入的比例應該30%左右比較合適。”

  他説,1995年國家作科技規劃的時候,曾經提出企業投入佔總研發投入的比例要超過50%。國家想通過這種方式,確立企業在研發活動中的主體地位。雖然後來的政府投入也在增長,但是沒有超過企業投入的增幅。

  不過,孫玉濤認為,不能從現在的企業投入佔比很高,就判斷企業成了研發活動的主體。“企業主體地位的確定,不光要看它投了多少錢,關鍵要看它是不是按市場規則使用這筆錢。比如説央企和國企在研發方面投的錢,有些就不是市場行為。”

  宋衛國表示,目前政府的大部分科技經費還是投向了研發成果應用轉化領域,今後政府的科技經費支出要傾向於研發投入,投向有原始創新能力的項目。此外,國家還應該繼續執行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擴大適用企業範圍,特別是要把這項政策在中西部地區貫徹落實。(記者 史額黎)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