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化藍皮書》顯示中國對世界工業化進程貢獻巨大
- 發佈時間:2016-02-16 07:26: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責任編輯:羅伯特
經濟日報訊 (記者 徐惠喜)中國社科院工業經濟研究所課題組近日發佈的《工業化藍皮書》顯示,2014年中國的工業化綜合指數為83.69,位於工業化後期,預計到2020年基本實現工業化。一個擁有13億人口的大國實現工業化,將使世界的工業化進程發生跨越式發展。
中國對世界工業化進程貢獻巨大。專家指出,從工業化視角看,“一帶一路”的推出,表明一個和平崛起的大國工業化進程正在産生更大的“外溢”效應,中國將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通過“互通互聯”,實現工業産能合作以及其他各個方面更廣、更深層面的區域經濟合作,從而促進“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産業升級、經濟發展和工業化水準進一步提升,這對世界工業化進程的推進意義重大。
研究表明,“一帶一路”沿線65個國家之間工業化水準差距較大,涵蓋了工業化進程的各個階段。其中,處於前工業化時期的國家有1個,處於工業化初期階段的國家有14個,處於工業化中期階段的國家有16個,處於工業化後期階段的國家有32個,處於後工業化時期的國家有2個。這説明“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總體上仍處於工業化進程中,且大多數國家處於工業化中後期階段,大體呈現“倒梯形”的結構特徵。
專家指出,在産能合作進程中,不同工業化階段的國家可以尋找到不同的角色定位,共同培育以“互補合作”為主導的産能合作“新雁陣”模式。“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處於不同的工業化階段,有著不同的經濟發展水準,並形成了不同的優勢産業類型。這些産業也形成了三種不同的梯度,即技術密集與高附加值産業(工業化後期國家)、資本密集型産業(工業化中期國家)、勞動密集型産業(工業化初期國家)。
隨著中國告別廉價勞動力時代,中國的勞動密集型産業(如紡織品、玩具等)有望向處於工業化初期的東南亞國家轉移,資源密集型産業(如能源産品、化工産品、金屬製品)可以向以油氣豐裕的中東歐國家和礦産資源豐富的中亞國家轉移。同時,中國還可以擴大對這些國家資本、技術及高附加值産品的出口。此外,部分技術密集和高附加值産業(如機電産品、部分裝備製造産品),中國可以向處於工業化後期的中東國家轉移,實現技術的互通有無。如此一來,第一産業梯度國家的産業升級會帶動第二産業梯度國家的相應升級,第二産業梯度國家的産業升級也勢必會帶動第三産業梯度國家的相應升級,進而構建“一帶一路”國家産業鏈的有效轉移和分工網路,形成“新雁陣”合作模式。
專家強調,工業本身所蘊含的生産能力和知識積累是關係一國經濟長期發展績效的關鍵。製造業不僅是技術創新的主要來源,而且還是技術創新的使用者和傳播者。國際金融危機後,歐美等工業化國家認識到“製造業空心化”所帶來的巨大問題,紛紛推出“再工業化”戰略和各類製造業振興計劃,包括美國的《先進製造業國家戰略計劃》、德國工業4.0計劃、法國新工業法國34項計劃等等,掀起了第三次工業革命的熱潮。中國推出了《中國製造2025》,對推進中國從工業大國向工業強國轉變、走新型工業化道路、深化工業化進程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