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念的年,身邊的節
- 發佈時間:2016-02-12 05:51:52 來源:經濟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過年了。不同年齡的人會對這個傳統節日抱有不同的期望,老年人盼團圓,中年人想放鬆,年輕人想娛樂。春節本來就是個內涵豐富的節日,讓大家各得其所,皆大歡喜——
每個人的嚮往都美好
□ 姜天驕
60年代的人今天依然延續著老一輩人的習俗,而對年輕的90後來説,既要和爸媽在一起享受親情,也少不了和朋友們的娛樂節目
“二十三,糖瓜兒粘;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糊窗戶;二十六,燉燉肉;二十七,宰公雞;二十八,把面發;二十九,蒸饅頭;年三十,吃扁食兒。”在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研究部李建平的記憶中,這些兒歌就是老輩人口口相傳的“年味兒”,歌詞所唱的是民間過春節的習俗,每一句都帶著對新年濃濃的祈盼,唱著唱著,年就來了。
出生在20世紀60年代的李建平至今還延續著老一輩人的習俗過春節。譬如到了大年初一,她會拎著點心匣子走親訪友,而長輩一般會早早準備上飯菜,留下客人一起分享過年的喜悅。準備飯菜的時間越長,幸福的過程也就隨之延長。
和過去不同的是,在物質生活極大豐富的今天,很多保留下來的習俗只是一種形式,那種為了吃上一頓豐盛的年夜飯而掰著手指頭計算日子的心情不會再有了,但是孝敬長輩、和睦鄰里的傳統美德卻一直延續著。
在物資匱乏的年代,令李建平記憶最深刻的是幾種沾著年味的食品。一種是臘八蒜,要在陰曆臘月初八的這幾天泡製,到了年三十開壇,就著熱氣騰騰的餃子吃,別有一番滋味。這也預示著新的一年不用再辛苦算計著過日子,生活富足安逸。還有一種過年必不可少的食物是豆腐,“過年吃豆腐,來年更幸福”,為了能讓豆腐儲存得久一些,李建平家裏很早就會將買好的豆腐放在油鍋裏過油,然後冷凍起來,等到年三十那一天,拿出來燉肉烹菜,滿滿幸福的味道。
總之,一年之中再怎麼節儉,到了過年這幾天都不會再吝嗇了。過去的老話兒叫“誰家過年不吃頓餃子”,現在仍然有人在唱“有錢沒錢回家過年”,辛苦了一年的人們抓緊一切機會在這幾天盡情享受美好生活,把年過得越紅火也就意味著新的一年越會有一個好光景。
有人説,現在的人們,物質生活富足了,盼年的心情也淡泊了。在北京讀大學的小侯並不同意這種觀點。她很早就買好了回家的火車票,對她來説,小時候過年是一身新衣服和幾張壓歲錢,而現在,過年就是一張小小的車票,與其説是盼年,倒不如説盼的是一家團圓。
放鞭炮和看春晚是小侯認為最有過年氣氛的兩項活動。直到現在,她們家還在堅持著年三十晚上,鞭炮一響餃子下鍋的傳統。在此起彼伏的鞭炮聲中,餃子湯開始翻滾,放完鞭炮回到家裏,熱氣騰騰的餃子剛好出鍋。雪白圓潤的餃子,蒸汽嫋嫋而上,在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裏,一碗熱乎乎的餃子湯是最溫暖人心的安慰。
春晚的大幕一拉開,小侯家裏所有人都會放下手頭的事情圍坐在電視機旁,從她有記憶起就是這個樣子,不管這臺晚會的壇子裏裝的是什麼酒,春晚都是一個家庭守歲最好的媒介。
小侯常聽媽媽講,過去的文化生活相對單調,春晚就是一種文化引領,春晚裏的歌曲可以傳唱至今,小品中的臺詞也會流行一整年。而現在,也許是我們的文化生活更加豐富多彩了,春晚再也不會給人帶去那麼深刻地影響了。可是小侯並不十分介意春晚的節目單,她只是需要這樣一個媒介,可以在朋友圈裏和同學們一起吐槽互動,可以和爸爸媽媽坐在一起享受家庭時光。
一些民間習俗讓小侯覺得既有趣又敬畏。從小媽媽就告訴她,家裏放了鞭炮就要閉門謝客了,過去人們還會在門口放上一個“攔門棍”,就表示鬼神不會進門。還有年三十的晚上不能倒垃圾,因為老輩認為,會把一年的好運和財氣都倒掉……
小侯説,在以後的每一個春節,自己仍然會把這些傳統延續下去,隨著年齡的增長,她越來越感覺到延續這些珍貴的傳統,也是在延續一種親情和一份責任。
那暖心的鄉愁
□ 侯仰軍
經歷過艱苦歲月的人,總是懷念當年貧窮卻快樂的春節,那尊老愛幼、和睦親鄰的鄉愁,至今仍給我們力量
上世紀70年代微山湖區的農村,人們的物質生活雖然貧困,但精神充實,每一個春節,似乎都過得有滋有味。
先説“吃”。那時候老百姓日子苦,平時吃的是玉米麵、高粱面,蔬菜就是白菜、蘿蔔和鹹菜,經濟好點的家庭偶爾能吃上白麵。只有過春節,家家才能吃白麵。那時,大家特別盼望過年,一過臘八節,就開始掰著手指頭倒數。
臘月二十三,先進行大掃除。全家上下齊動手,打掃房屋庭院,乾乾淨淨迎新年。然後去趕集,買過年需要的東西。常常是買點白菜、蘿蔔、辣椒之類的必需品,有時候也買魚、買肉。如果趕上這一年生産隊收成好,隊裏會分點魚、肉。魚是生産隊養的,豬是從社員家裏買來的。逮魚、殺豬的時候,生産隊熱鬧得很,男女老少圍在一起看熱鬧。臘月二十五到二十七,家家戶戶忙著蒸平常吃不到的白麵饅頭,紅豆、地瓜做的豆包(面皮卻是玉米麵),幹槐花、幹臘菜做的菜包。到了臘月二十八,開始“過油”。平常只能吃肥肉煉出來的“豬油”,過年時家裏就會拿出攢了大半年的豆油來炸菜丸子、炸藕條等,叫“過油”。一個“過”字,表達了人們對油的珍惜。這些東西炸好之後,敬過祖宗神靈,再讓孩子們解解饞,才會挂在房樑上,以招待過年來家裏做客的親戚。
按照故鄉的習俗,除夕晚上和大年初一早晨,再窮也要吃扁食(即水餃)。除夕下午,一家人就圍在一起包扁食。一年當中只有這時才能吃上扁食,扁食便特別噴香可口,“盼年”的急切,也就在我們等待扁食出鍋的那一刻體會出來了。
再説“穿”。那時候,家家一堆孩子,衣服總是老大穿完給老二,老三老四繼續穿,就連大人穿舊衣服、補丁衣服都是常態,鞋子更是破破爛爛。到了大年初一,母親就會拿出不知熬了多少夜縫出的新衣或新鞋,讓我們換上。穿上新衣、新鞋,立馬神氣許多,多少年都忘不了。
再説“玩”。小時候只要不上學,就得去幹農活,或者割草、放羊、摟柴火,只有春節那幾天,可以放開了玩:跳房子、滾鐵環、打拉子、捉迷藏……甚至“打群架”。每年正月初七晚上,我們同前村的孩子為了“送火神”在麥田裏用土塊互相攻擊,成為永久的回憶。
最後説“樂”。吃好的、穿新的、放開玩都是“樂”,大年初一之後走親戚,更是孩子們的一大樂事。到親戚家不僅會享受好吃好喝的待遇,還會受到家裏難得的禮遇,臨走時,還會得到為數不多、但備加珍貴的幾毛錢——這可是難得的零花錢。
對我們這一代人來説,那時候過春節之所以感覺年味濃,還有今天城裏人過年難以“享受”的禮儀和禁忌。春節作為中華民族最重要的節日,注重禮儀自不待言。大年初一早晨,晚輩要挨家挨戶地給本家和鄰居長輩磕頭拜年;走親戚時,也要給外祖父、外祖母、姑、舅、姨等長輩拜年。過年,自然要尊祖敬宗,請去世的先人回家過節。不論是蒸饅頭、炸丸子還是煮水餃,在吃之前,都要敬神。春節期間,不能吵架、説髒話,更不能説不吉利的話。因為有了這樣那樣的禁忌,才有了神秘和敬畏,讓節日多了幾分莊重。
現在看來,那時過年,對大人來説,是責任,是擔當,是一次尊祖敬宗、善事父母、和睦親鄰的機會和展現;對孩子來説,是享受,是喜悅,是一次尊敬長輩、有所敬畏的教育。
如今人民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吃好、穿好、玩好再不是春節要承擔的事情;隨著社會的進步,科學的發達,人們也不再敬畏神靈,過年的期盼、興趣大大降低,很多人開始感慨年味淡了。其實,淡了的不是年味,而是我們的責任和擔當。當我們尋找藉口,不再回家陪父母過年的時候;當我們背起行李,到外地旅遊的時候,我們是否感到了父母的孤獨與無奈?當我們用行動表示親情可有可無的時候;當我們教育孩子可以對神靈、祖宗、親人、團圓不屑一顧的時候,孩子還會感到親情的溫暖和對自然的敬畏嗎?
春節,中華民族最大的鄉愁,但願在新的世紀裏,依然給我們以力量,依然溫暖我們的心。
客家的年,純手工
□ 李方圓
對整日忙於快節奏的80後來説,印象最深的春節常常是農村老家那質樸、真誠、熱鬧、純手工烹飪的年
年,年年過,年年有。但在當今大部分快節奏城市生活中,DIY的傳統客家年卻是很少見的。
筆者年幼時生活在贛南的江西石城縣,全縣95%以上的居民都是客家人。在筆者的記憶中,這裡的年味最為質樸、最為真誠,每一口佳肴、每一滴客家米酒、甚至是每一粒米飯都浸潤著石城客家人辛勤的汗水,都是石城客家用傳統的純手工烹飪技藝製造出來的。食材製作的繁瑣工序所花費的時間尚不説,石城客家人是在用真心與熱情來招待每一位客人。
年幼時,最喜歡去外公家過年,因為能夠更深切地感受到濃濃的年味,看著外婆灶頭冒起的濃濃水汽,整個廚房好似仙境。
在當地大部分農村,過年的豬肉來自於自家養了一年的生豬,豆腐是用石磨碾磨好的豆漿凝固壓榨而成,雞、鴨、魚、青菜也都自給自足。雖然這幾年現在鄉親們的生活好了很多,購買年貨也方便,但是鄉親們仍舊年復一年地認真操辦著年貨。外公説,舅舅喜歡吃外婆做的臘香腸,超市買的不是這個味。
過年前要做第一件事就是製作客家臘香腸,自家用淘米水餵養的豬是再好不過了。我見過外公家殺豬時,為了防止豬逃跑,四五個人來幫忙,屠夫的指揮聲、豬的嚎叫聲、還有婦女們裝豬血時鍋碗瓢盆的碰撞聲夾雜在一起,場面很是驚心動魄。
除了殺年豬,寫對聯、打手工肉丸、燒油炸果子、做凍米糖、舞石城燈彩等都是很有年俗欣賞價值的。這些都是在城裏過年感受不到的年味,在平日裏領略不到的客家風情。
在石城,自正月初一開始,至正月十五元宵夜,龍燈、茶藍燈、獅燈,蚌殼燈等等各種不同形式的燈隊遍佈城鎮鄉村,挨家逐戶舞燈祝福。大年三十夜,家家戶戶到祖宗祠堂裏迎燈接福守歲團年;大年初一,放鐵銃敲鑼打鼓送燈向祖宗拜年,村村堡堡家家戶戶接燈進福祈求吉祥如意,招財進寶、丁財兩盛……
我常常想,為什麼要過年,難道就只是親戚串串門、買新衣、吃吃喝喝嗎?石城縣獨特的傳統客家年讓我對過年有了新的看法。過年,最重要的還是傳承,對年文化、傳統禮儀、習俗的認識與傳承。
我覺得,要想把年過得有意義,就該去體驗我國不同民族的年味風情,感受我國不同地域的文化新年,更要把傳統的年文化一代代流傳下去。不要讓喧囂的耶誕節等外來節日和快節奏的生活方式沖淡了我們對傳統年節的熱情,改變了我們的生活習慣與傳統文化。
中國年,應是傳承中國傳統文化的載體,是找尋真切親情的好時機,更是讓我們在返璞歸真中靜下心來,重新看待、認識自己的機會,為下一年做好打算,定下目標,蓄勢待發,繼續努力奮進!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