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放鬆外匯管制正當其時

  • 發佈時間:2016-02-05 02:11:04  來源:新京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 觀察家

  無論是從本次中國外管局的政策還是從人民幣國際化長期進程來看,對資本流入和流出中國的限制已經逐步放寬,從自由市場的角度來看這是一個積極的舉動,顯示了管理層的決心。

  中國國家外匯管理局昨日發佈《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境內證券投資外匯管理規定》,對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QFII)外匯管理制度進行改革。《規定》的主要內容包括不再對單家機構設置統一的投資額度上限,並簡化額度審批管理,超過基礎額度的,才需外匯局審批。對QFII投資本金也不再設置匯入期限要求;允許QFII開放式基金按日申購、贖回。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在去年年底將人民幣加入到主要國際貨幣籃子中。這不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做出的輕率決定,這個決定暗示著中國有責任逐步減少自己的市場干預措施。

  走上自由市場道路初始,往往都會伴隨著央行或政策制定者旨在平穩市場、降低市場參與者調整到自由市場的成本的干預動作。然而,不必要的、冗長的干預會干擾自由市場操作、甚至造成通往自由市場道路上的交通擁堵。

  我們能夠看到,美聯儲的長期零利率QE政策違反了自由市場中“只在絕對必要的時候干預”的規則,並已造成了經濟交通擁堵與相關後果。例如,美聯儲的政策(在金融危機的初期階段非常有用)促使美元投資者到別處尋找更高的回報,而很多此類資本涌入到新興市場。現在,美聯儲已經開始逐步提高利率,並表示未來進一步加息即將到來,資本從中國和其他新興市場涌入美元市場,造成市場的不確定性和波動性,這也是資本外流近期成為焦點的原因之一。

  無論是從本次中國外管局的政策還是從人民幣國際化長期進程來看,對資本流入和流出中國的限制已經逐步放寬,從自由市場的角度來看這是一個積極的舉動,顯示了管理層的決心。不過,由於美聯儲長期以來的寬鬆貨幣政策,中國一直被迫成為一個巨大的“非自由市場”資本流入的接收者。一段時期以來,中國所面臨的資本外流在很大程度上是美聯儲行動的結果,但不幸的是,需要應對解決承受壓力的是中國央行。

  正是由於許多非市場因素的作用,中國央行實行對資本流出的臨時性“非自由市場”的限制以減少中國經濟的痛苦應該説還是合理的。但是,這些限制應該是暫時的,當市場恢復正常時應取消。

  對於中國央行來説,干預工具的使用和停止還需要更熟練,在壓力的承受上也還需更為成熟的心態。此外,減少貨幣干預意味著將允許資本外流按常規發展而不是盲目消耗外匯儲備,否則很可能導致更為劇烈的人民幣貶值。

  對於中國央行來説,人民幣匯率釘住所有貨幣自由浮動方向還是正確的,未來,不妨還可以考慮評估港元和美元脫鉤。

  中國經濟目前正在經歷步入自由市場的轉型陣痛,這是一個必要的非正常調整期,這當然也需要央行和宏觀調控部門以更多的定力和智慧。要有耐心,不要驚慌,並準備好將獲得豐厚的回報。自由市場將帶來的回報不會立竿見影,但他們最終會到來,相信市場的力量。

  □理查德·羅伯茨(前美聯儲信貸風險管理負責人)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