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19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一樣賣糧 兩種待遇

  • 發佈時間:2016-02-04 07:17: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張興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河南省光山縣寨河糧油購銷公司東林庫點,五六十輛大大小小的售糧車依次排開,沿著312國道蜿蜒約1.5公里,狀如一條伏地而行的長蛇。庫點入口處,寒風中的賣糧人或彼此閒談,或兀自孤坐。

  來自當地寨河鎮王畈村的潘義友告訴記者,自家流轉了100多畝地,打了10多萬斤稻穀。自秋收結束就開始四處賣糧,但是因為收儲庫點少、排隊耗時長,至今還沒賣完。

  “賣一次糧要排上六七天的隊,平時吃、睡就在車裏。但苦點、冷點沒關係,只要糧食能及時出手,賣個好價。”潘義友説,“眼看這一輪的托市收購就要結束,到了那時,還沒賣掉的糧食只能低價賣給米廠了。”

  同樣的一幕出現在商城縣山信恒盛糧食儲備公司庫點。在等了2天之後,55歲的種糧大戶黃昌福終於排到售糧隊伍的最前面。儘管氣象預報中的“霸王級寒潮”已經初顯威力,天空灰暗陰沉,北風刮得像刀子一樣,但眼看又能賣掉幾車糧食,黃昌福的心裏仍然熱乎乎的。

  “1000多畝地大豐收,打了100多萬斤稻穀,斷斷續續賣了3個多月。老家潢川縣的庫點都收滿了,只好開車跑50多公里來鄰縣賣糧。”黃昌福一邊凍得直搓手一邊給記者算賬,“按賣糧一次租3輛車算,租金100元/噸,每車可裝20噸,下來僅租車費就是6000元。另外,超過3天后每車一天加收200元,也就是600元。説實話,排隊賣糧農民真是拖不起。”

  然而就在上述農民頂風冒雪、四處奔波在賣糧路上的時候,記者注意到,在淮濱縣三空橋鄉,家庭農場主謝實營卻早早賣完了糧食,已經開始著手置辦年貨。

  謝實營告訴記者,從2007年以來,自家流轉土地面積逐步擴大,目前達到3000畝。近幾年由於和加工企業合作開展訂單生産,種植的都是適銷對路的弱筋小麥和優質稻穀,不但沒有出現賣難,而且售價還比普通品種要高。

  “以優質稻穀為例,單産雖然比普通稻少100斤左右,但是因為出米率高、口感好,平均每斤價格要高出1毛錢。上一季種了1000多畝優質稻,收穫後企業直接回收了。”謝實營説。

  和謝實營一樣開展訂單生産的淮濱縣欄杆鎮種糧大戶張明勤説,除了市場端的價格高、不愁賣之外,合作企業提供的專業化植保服務,還大大降低生産成本,提高生産效率,從生産端為種糧農民的豐産豐收提供了重要保證。“只要每畝地付200元的託管服務費,企業就能提供從播種、施肥、打藥、收穫一條龍的田間服務。”

  臨近年終歲尾,記者深入豫南多地追蹤回訪“賣糧難”發現,類似“一樣賣糧,兩種遭遇”的現象背後,隱約折射出傳統産糧區未來推行農業供給側改革的密碼。

  信陽地區最大的稻米加工企業山信米業董事長李時軍表示,在實現了歷史性的連年增産之後,當前糧食問題一個突出矛盾是供需存在結構性失衡,“消費者需要的是安全、優質、綠色的農産品,但在生産環節長期以來只是單純追求數量上的豐收,由此形成種植、收儲、加工、銷售環節‘四張皮’。從四處奔波仍然‘賣糧難’,到坐在家門口接受企業的訂單回收,兩種賣糧遭遇的對比具有啟示意義:新型經營主體不光要埋頭種地,還得學會抬頭看市場”。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