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7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石油財政吃緊 俄羅斯欲售國資

  • 發佈時間:2016-02-03 14:55:00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油價暴跌,國家財政釜底抽薪,俄羅斯終於坐不住了。一向對私有化謹慎的普京集結了包括礦業石油在內的七個主要國營企業商討出售國有資産,實現大型國企私有化的可能性。 隨著來自石油領域的財政收入日益減少,俄羅斯經濟連續第二年遭遇衰退,財政預算大洞如何填補,留給克里姆林宮的時間恐怕並不多。

  私有化

  俄羅斯正把七家大型國有企業——包括鑽石礦業公司Alrosa、石油公司Rosneft、Bashneft、鐵路公司、外貿銀行VTB、航空公司Aeroflot和最大造船公司Sovcomflot列為潛在私有化主體。

  據克里姆林宮網站消息,普京當天在莫斯科出席私有化工作會議時表示,出售國有資産在經濟上是合理的,但應充分考慮市場情況和趨勢,不能隨意賤賣、甩賣國有股份。

  在私有化進程中,交易應嚴格符合法律要求及相關標準,最大程度保證交易透明度。

  私有化推進正在提速。2010年,俄羅斯政府曾承諾出售一批國有企業的股份,但是多數規劃中的大筆交易被推遲至今。而就在去年底,俄羅斯財長西盧阿諾夫表示,俄政府正準備俄石油與巴什基爾石油公司等大型企業股份私有化的方案。

  西盧阿諾夫在接受“俄羅斯-24”電視臺採訪時透露:“俄政府正準備方案對大型企業股份進行私有化,以充實國家預算資源,下降儲備基金消耗的壓力。首先,這將是俄石油,然後還會考慮巴什基爾石油公司以及其他大型企業。”

  普京説,必須明確今年俄羅斯私有化進程的具體細節,明確哪些國有股份可以出售給私人投資者。

  他強調,要將關鍵的、具有重要戰略意義的企業掌控在國家手中。購買國有股份的私人投資者必須在俄羅斯司法管轄範圍之內,不能將國有股份出售給離岸公司。

  舊傷疤

  “俄羅斯早在1994年就基本上完成了大規模私有化,把企業産權全部轉移到私人手裏。在這個激進的私有化過程中,腐敗被容忍了,改革者們不在乎財産以何種方式轉移到私有者手裏。”《金融時報》資深記者克裏斯蒂婭·弗裏蘭在所著的“世紀大拍賣”中曾這樣評價俄羅斯的私有化。

  上世紀90年代,俄羅斯的自由主義經濟政策制定者為了一舉告別前蘇聯經濟體制而發起的私有化浪潮,彼時私有化讓極少數人暴富,形成俄羅斯的寡頭階層。國有資産出售留下腐敗污名,在公眾心裏播下了對私有化極不信任的種子。“任何出售如果價格過低,都將使我們受到懷疑,認為我們又在做上世紀90年代的事情,”一名政府官員表示。

  多年來,莫斯科出售了一些小型國有企業股份,但普京2012年重掌總統大權以來,這方面進展已經放慢。

  為了使俄羅斯擺脫困境,普京通過司法手段或市場手段將戰略行業特別是能源領域的大型企業重新國有化,並親自確定涉及國防、石油、天然氣、運輸、電力、對外貿易、銀行、漁業、鋼鐵製造業等領域的1063家俄羅斯大中型企業為國有戰略企業,規定政府無權對這些戰略企業實行私有化。

  同時,加強對國有戰略企業的監管,使之忠實執行國家的經濟政策並向國庫上繳利潤。

  南開大學經濟學院副教授孫景宇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採訪時指出,俄羅斯在葉利欽時代的私有化雖然放棄了政府對經濟的干預,帶來的負面問題不容忽視。但是普京執政以來全面加強政府對經濟的干預,基本實現大型能源企業的國有化,在油價高企時賺得大量美元外匯用於償還外債,但對經濟管得過死,同樣是必須要解決的問題。”

  補財政

  俄羅斯最新公佈的官方統計數據顯示,2015年該國經濟萎縮3.7%,零售總額暴跌10%,投資重挫8.4%,創2009年以來最差表現,與2014年GDP微增0.4%的數據相比形勢堪憂。總理梅德韋傑夫曾透露,該國2015年經濟下滑或導致政府進一步修改2016年預算。去年12月,俄羅斯總統普京曾透露,2016年預算是依據每桶50美元的原油價格進行計算,但目前國際油價已經跌破30美元。

  對於直到2014年一直依賴油氣財政收入填補逾半預算支出的俄羅斯,油價暴跌帶來了深切痛苦。去年,油價下滑使來自油氣的財政收入佔預算收入比例降至43%。根據俄羅斯最大銀行的投行部門Sberbank CIB計算,如果平均油價降至每桶30美元的水準,來自油氣的財政收入佔比將降至35%以下。

  最大的潛在資金來源是私有化。普京稱,私有化進程將刺激私人投資的流入,對改變俄羅斯經濟結構十分重要。普京還表示,俄羅斯國有銀行不會為購買國有股份的私人投資者提供資金。“以往私有化的意圖是調整經濟結構,提高經濟效率”,俄羅斯當地媒體分析指出。“隨著油價大幅下降,籌集資金的問題是私有化重新提上議事日程的原因之一。”

  根據此前西盧阿諾夫的説法,私有化進程在兩年內為俄羅斯帶來1萬億盧布(約合133億美元)的收入。“由於經濟不景氣,普京需要迫切解決財政困境、提高經濟活力。而如何界定政府和市場的權力邊界仍是普京政府必須平衡的難題。”孫景宇補充道。

  相關連結

  産油國難減産 油價前景懸而未決

  昨日,外媒援引多位歐佩克代表報道稱,海灣國家希望觀察伊朗原油回歸市場後的影響,不支援當前召開歐佩克緊急會議。受此影響,油價跌幅迅速擴大。目前美油跌4.4%,布油跌3.6%。

  此前受産油國或將攜手減産消息的提振,國際油價上周強勁反彈。但鋻於全球主要産油國相互間的利益關係錯綜複雜,它們或很難達成減産協議,即使達成也將難以實行,供應壓力仍將存在。

  上周刺激油價上漲的主要因素是來自俄羅斯方面的消息。俄羅斯能源部長諾瓦克1月28日對媒體説,歐佩克一些成員國建議2月召開石油出口國會議,俄羅斯將參加,沙特建議各産油國減産5%。

  但該消息並沒有得到歐佩克方面的證實,而根據華爾街投行高盛上月底發佈的報告,歐佩克希望通過低油價迫使高成本的原油生産商出局。為此,歐佩克和俄羅斯等低成本産油國將會繼續向供過於求的市場出口原油。所以説,産油國協調減産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高盛認為,油價需維持在足夠低的水準,才能迫使基本面向供需平衡的方向發展。

  歐佩克的原油産量約佔世界原油市場的1/3,目前的實際日均産量約為3200萬桶。儘管原油價格大幅下跌,以沙特為代表的歐佩克國家不僅拒絕減産,還增加産量與非歐佩克國家爭奪市場份額。不過,迫於財政壓力,委內瑞拉等歐佩克産油國一再要求減産保價,但其他歐佩克國家並不響應。

  記者 陶鳳 北京商報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