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廣州建設國際科技創新樞紐底氣足

  • 發佈時間:2016-02-03 01:30:59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熱線傳真

  前不久落幕的中共廣州市委十屆八次全會再次明確,廣州今年將著力推進國際航運樞紐、國際航空樞紐、國際科技創新樞紐建設,突出載體、産業、環境和互聯互通建設,集聚高端資源要素,形成新的發展動力源和增長極。

  科技支撐發展,創新引領未來。在推進三大戰略樞紐建設進程中,廣州國際科技創新樞紐建設是重中之重。正如廣州市委書記任學鋒所指出的那樣,廣州以建設國家創新中心城市為導向,加快建設國際科技創新樞紐,是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建設珠三角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和全面創新改革試驗核心區的需要,是鞏固提升廣州國家中心城市地位的必然選擇。

  廣州打造國際科技創新樞紐自有底氣。來自廣州市科創委的數據顯示,廣州地區匯聚了全省70%的高等院校、97%的國家級重點學科、絕大部分國家重點實驗室、58%的獨立研究機構,還擁有“天河二號”超算中心等重大科學裝置。這為廣州大力實施校地産學研協同創新提供了強力支撐。目前,廣州有國家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8家、國家級重點實驗室有17家、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24家,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12家,各類獨立研究研發機構148家,佔全省38.44%。近5年,廣州國際技術合作平臺從8個增至39個,世界級源頭創新與産業化活動開始向廣州匯聚。僅廣州開發區、黃埔區就落戶了三星通信研究院、卡爾蔡司研究院等一批跨國研發機構,英國天祥、瑞士通標等20多家國際檢測認證機構也入駐發展。

  特別是去年以來,廣州市科技創新工作思路大轉變,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為“十二五”收官畫上了圓滿句號。

  “十二五”收官碩果纍纍

  剛剛過去的2015年是“十二五”收官之年,這一年,廣州力抓高新技術企業、科技金融、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孵化器等重點任務,充分發揮市場對創新資源配置的決定性作用,全面提升科技創新的引領帶動作用。

  創新創業環境持續向好。廣州市場環境不斷改善,連續3年榮登福布斯中國大陸最佳商業城市榜首;13家企業入選美國商業雜誌《快公司》中文版評選的中國最佳創新公司50強,數量僅次於北京;在清華大學啟迪創新研究院調研評定的中國城市創新創業環境排行榜(不含直轄市)排名第二;天河二號超級電腦運算速度連續6次蟬聯世界第一。隨著珠三角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的獲批,與南沙自貿試驗區形成了“區域疊加”效應,為企業、創業者、投資者提供了更為廣闊的天地。

  重磅科技政策相繼出臺。2015年,廣州以突出企業創新主體導向,出臺了“1+9”科技創新系列政策,內容涵蓋科技成果轉化、人才引進和激勵、科技金融等多個方面,形成支援創新創業的全方位政策體系。其中,企業研發投入補助、新型研發機構建設扶持、企業建立研發機構扶持、科技金融補助、高新技術企業和眾創空間扶持等政策已經走在全國前列。

  突出企業創新主體地位。過去一年,廣州大力實施科技創新小巨人企業及高新技術企業培育行動,對科技創新小巨人企業入庫到省科技廳受理高企認定,再到正式獲得高企認定,分別給予企業60萬、20萬、100萬元的補助,科技扶持措施覆蓋初創期、成長期、發展期等不同階段。全年全市新增高新技術企業數量接近過去兩年之和。為了激發企業創新活動,廣州積極推動落實企業研發經費投入後補助政策,市區兩級財政安排的企業研發經費投入後補助資金近10億元,並向省推薦享受省財政補助經費近5億元。

  全面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廣州地區眾創空間發展勢頭良好。14家眾創空間在科技部備案,獲批納入國家級孵化器管理支援體系,30家眾創空間被省科技廳認定為眾創空間試點單位。截至目前,全市眾創空間達50多家,正在培育一批優秀團隊和企業,有效帶動眾包、眾扶、眾籌、眾智的協同發展,成為推動廣州地區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重要平臺。創新創業活動如火如荼,第17屆中國留學人員廣州科技交流會成功舉辦,1162個“高精尖”海歸創新創業項目集中亮相;廣州創客創新和廣東省留學人員創業成果交流現場會召開,近50個創業項目現場路演,1000多名留學科技人員代表參加。

  充分發揮科技金融杠桿作用。截至2015年底,廣州地區銀行機構獲批6家科技支行,創新科技信貸産品30余種,為約600家企業提供銀行授信80億元,實際貸款62.5億元。設立首期4億元的廣州市科技型中小企業信貸風險補償資金池,用於推進銀行機構加大對中小企業的貸款支援,對合作銀行為科技企業提供貸款所産生的本金損失給予50%的補償,預計一年內帶動40億元、三年共計120億元資金投入企業。

  “十三五”開局成竹在胸

  今年是“十三五”和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開局之年。新年伊始,廣州市科創委主任馬正勇在接受媒體記者採訪時表示,新的一年,廣州將繼續推進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的全面創新,著力在建設創新載體、引進培育企業主體、營造良好環境上下工夫,立足廣州高新區、中新知識城、科學城、琶洲網際網路創新集聚區、生物島、大學城等科技創新空間載體,推進建設廣州科技創新走廊,沿珠江兩岸打造自主創新示範帶,加快國家科技創新樞紐建設。重點將圍繞以下工作推動科技創新:

  突出一個主體(企業創新主體)。抓科技創新企業特別是高新技術企業發展,抓緊建立廣州市科技創新企業數據庫,遴選一批科技含量高、發展速度快、發展潛力大的科技創新小巨人,加大政策和經費支援力度,並作為高新技術企業培育重點。培育新增科技創新小巨人企業1500家,新增高新技術企業數量超過300家以上。

  實施兩個倍增(財政科技投入、科技企業孵化器)。一是繼續實施財政科技經費倍增計劃,確保到2017年,全市財政科技經費增加到100億元以上,引導全社會R&D經費支出增加到590 億元以上,佔GDP的比重達到2.7%;同時,確保2個80%,即科技專項經費用於支援企業(或企業牽頭項目)的比重達到80%以上,後補助經費的比重達到80%以上。二是加大科技企業孵化器支援力度,到2016年全市孵化器達到120家,孵化總面積800萬平方米,在孵企業1萬家,新增畢業企業1000家。重點在生物醫藥(醫療器械)、計算科學應用(網際網路、大數據)、智慧製造等領域,培育龍頭標桿專業孵化器。推廣創客空間、創業咖啡、創新工場等孵化模式,重點扶持特色眾創空間,構建一批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開放式的眾創空間。

  強化三個統籌(財政科技經費、各區科技工作、創新平臺)。一是抓緊研究提出對全市科技經費統籌使用安排的建議,充分發揮財政科技經費的使用效益。二是建立市區聯動的科技工作推進機制,建立各區科技工作報告機制,並將科技創新任務作為對各區考核的重要內容。每年定期發佈各區和廣州地區高校、政府科研機構的創新指數排名。三是整合各類科技園區,以建設珠三角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為契機,按“一區多園”模式整合各類科技園區,理順管理體制機制,發揮創新資源的集聚效應。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