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提高新創企業存活率和活躍度
- 發佈時間:2016-02-02 17:27: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責任編輯:羅伯特
隨著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就業總量壓力依然存在,局部地區和行業的就業結構性矛盾可能更加突出。黨中央、國務院確立了大力實施就業優先的戰略,在這個戰略中,進一步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和商事制度改革、大力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被放到了突出重要的位置。在最近一年多的時間裏,行政審批制度和商事制度改革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大大激發了市場主體的創業熱情,一大批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以及資本注入到市場中。根據國家工商總局的最新統計,至2015年底,全國實有各類市場主體7746.9萬戶,比上年底增長11.8%,註冊資本(金)175.5萬億元,增長35.8%。平均每天新登記企業1.2萬戶,比上年日均新登記企業1萬戶有了明顯提升。
為了鞏固新創企業吸納就業的成效,商事制度改革的重點應適時從“開得了業”向“存活得住”、“發展得好”、“再創得了業”轉變。當前行政審批制度和商事制度改革在促進新企業註冊登記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績,但如何提高新創企業的存活率還需更加明確的政策。被訪個體工商戶當中,有16%從事當前經營活動的時間在1年及以下,29%在“2-3年”,合計為45%。被訪私營企業當中,有19%從事當前經營活動的時間在1年及以下,26%在“2-3年”,合計為45%。按照“企業生命週期”的基本理論,創業時間在3年以下的應該被視為創業階段。因此可以説,四成五的在營個體工商戶和私營企業依然處於創業期。
創業期的企業發展有著自身的特殊規律,商事制度改革應該尤其關注幫助市場主體如何突破創業期的發展瓶頸。尤其是,近一年以來新增企業數量井噴式增長,新增企業吸收了大量的就業。但這些新創立的企業能否經受住市場的考驗,在開業之後能否存活,存活之後是否可以發展壯大、擴大就業,這些都需要制定相關的政策甚至法規對新創辦的企業予以進一步地扶持。
新創企業具有一些自身的獨特特徵,需要針對性地予以關注。首先,新創辦企業數量龐大,這些企業哪些可以存活,哪些會被淘汰,本質上是一個市場競爭優勝劣汰的結果;另一方面,這就要求在財稅、金融、工商、場地、培訓、就業創業服務方面出臺普惠性的政策,讓每一家新創企業都可以在寬鬆的環境中公平競爭。其次,新創業的個體工商戶和私營企業主的市場、社會和政治紐帶尚未發育成熟,在遇到困難和權益受到侵害時,自我保護的渠道和力量相較于成熟的企業來説比較薄弱。應該指導行業協會、商會甚至政協、人大等渠道對新創企業予以特別關注,讓新創業企業有充分暢通的表達和維權機制。在立法上適時推出保護新創立企業的法律法規、消滅不利於新創立企業發展的“惡法”。
此外,根據中國個體私營經濟與就業關係研究課題組調查數據還顯示,對工商便捷服務、申報週期、服務態度的滿意度達到或超過八成。在幾乎所有的題項上,被訪個體工商戶和私營企業主都對其在創辦目前這家企業時的政策體驗表達出較高的滿意度。例如,在詢問“工商登記時手續的便捷程度”時,表示“非常滿意”和“比較滿意”合計分別達到了92.8%和92.2%。在“向政府部門申辦手續的週期”上,滿意度合計達到了87.4%和86.5%。“政府相關部門辦事人員的服務態度和水準”合計有88.8%和86%的滿意度。
另一方面,我們還發現,企業主若想享受國家的優惠政策,他們自認面臨的最大障礙仍然是資訊不對稱。個體工商戶和私營企業主對獲取政策資訊的便捷程度的滿意度相對較低,表面上是政策落地的問題,但實際上的情況是一種“雙盲”:企業不知道政府的政策(是否使用於自己),政府不知道企業的資訊(是否符合政策優惠的條件)。事實上,目前政府支援就業創業的政策種類繁多,但能夠享受這些政策的人群相對分散,呈現“碎片化”狀態,且獲得一項優惠的門檻和資質有時候還需要重重認定和審批,從而形成新的負擔。最好的政策是進一步加大普惠性的促進就業和創業的稅收金融優惠政策,從而讓更多市場主體自動受益,而不是增加基層政權部門的工作量。
同時,為個體私營經濟建立制度化的快速通道,化解就業創業過程中的糾紛。個體私營經濟在吸納就業的同時,也容易産生大量的勞動糾紛。新創業的個體工商戶和私營企業主的市場、社會和政治紐帶尚未發育成熟,在遇到困難和權益受到侵害時,自我保護的渠道和力量相較于成熟的企業來説比較薄弱。應該通過立法維護個體私營經濟在投資、生産、銷售和納稅等競爭方面的基本權益,讓民營企業或代表民營企業的社會力量與國有企業、勞工等其他利益主體一起平等地參與到涉及勞動糾紛的立法和修法的過程中來,最終消滅惡法、多造良法。應該指導個私協會、行業協會、商會等對新創企業予以特別關注,讓新創業企業有充分暢通的表達和維權機制。勞動仲裁委可以吸收包括企業家代表在內的專業人士擔任仲裁委委員,與來自利益主體的代表一起平等地參與博弈。
政策落地還需要其他部門跟進。商事制度改革的紅利釋放,僅靠工商行政管理部門一家是不夠的,一些部門的政策的銜接依然不到位,一些新增的商事主體有可能成為僵屍戶,甚至成為有照無證的經營戶。工商部門基層工作壓力大、工作任務繁重,除了需要工商部門自身的改革,還需要政府各部門的改革最終要形成合力,才能發揮最大效果。
作者:田豐,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副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