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2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摘除“窮”帽子 樹起“美”牌子

  • 發佈時間:2016-02-02 09:31:08  來源:中華工商時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一幢幢風格雅致的徽派小康樓排列整齊,一輛輛豪華小轎車駛入家門口,房前屋後的綠化帶生機盎然,鋪設其間的小康路、小康電、小康水、小康訊和健身娛樂場、公共服務房等基礎設施一應俱全;人工精心改造的稻田大壩,坡改梯改造出的現代高效農業産業示範園不僅形成了美麗鄉村的一道靚麗風景,更成為群眾小康生活的有力支撐。

  這裡,就是貴州省岑鞏縣注溪鎮周坪州級新農村建設示範村,是周坪村岩灣、大竹山、虎坳等幾個原本條件惡劣村寨86戶400余人的移民新家園。2012年冬天,周坪美麗鄉村的小康樓基本建成,一些群眾開始陸續從山上搬遷下山入住,村民楊勝勇便是第一批搬遷戶。

  “這樣的生活,要是放在幾年前想都不敢想哦。”談起搬下山來的生活變化,楊勝勇説出了心裏話。

  未搬遷前,楊勝勇家住在大山深處,從家到集鎮全是山路,好不容易種點蔬菜、大米,得肩挑背馱徒步1個多小時才能到,賺的錢卻只夠勉強維持生計。為改善家裏的生活狀況,2006年,16歲的楊勝勇放棄了高中學業前往溫州打工,一去就是6年。

  2010年,岑鞏縣開始在該村實施易地扶貧搬遷項目,楊勝勇第一個報名。

  “2012年12月13日這天我將終身難忘。”楊勝勇告訴筆者,這天,他家一家終於搬出大山,住進了兩層樓高的小洋房,不僅房子漂亮,小區內水、電、道路硬化等配套設施非常完善,還得到了政府15500元的建房補助金。

  搬得出,還要留得住。在村民搬進桐子灣新區後,當地政府通過多項惠農、富農政策,幫助他們大力發展種植業。在2萬平方米的桐子灣新區周圍,目前已建成800畝思州柚、860畝雜稻制種、300畝中藥材、200畝西瓜和60余畝板栗的種植産業基地。同時,該村還成立了村級電商服務站,並於2015年10月底正式運營,設有農特産品展示廳、村級服務培訓工作室、村級物流倉儲中心及農村電子商務示範店。目前,該店已申請淘寶、京東、12306等賬號30余個,開設網店3家,主要幫助周坪村種養殖大戶銷售思州柚、土雞蛋等特優農産品以及開展電商培訓、網上代購等業務,服務站完成線上交易金額近7萬元,通過網上發佈資訊線下銷售90余萬元,客戶主要來自上海、貴陽和周邊各縣市。

  在産業基地的帶動下,周坪村農民每人平均純收入已從4年前的1200余元增長到7000余元,小轎車、電腦、冰箱、太陽能等現代高檔家用電器已變得非常普遍。

  “搬到新家後,我種植了20畝思州柚,政府免費提供種苗、肥料和技術指導,明年我的思州柚就開始挂果了,按現在市價2元一斤,到時能收入10多萬元。”楊勝勇興奮地説,搬到交通便利的新區後,除了種植思州柚,還通過參加培訓當上了水電工,在周邊做起了水電活,一月能收入四五千元。

  好事依然一件接著一件。

  住進了“豪華”新家後,先是有了自己的産業和不錯的收入,隨著姻緣也隨之而來,2014年,楊勝勇如願與意中人許晏珍喜結連理,並於去年9月有了愛情的結晶。

  “要是還在山上,哪會想到能娶到這麼漂亮的老婆哦!”楊勝勇感慨著説,以前在山上,附近的光棍多如牛毛,有的大齡青年在外面找到女朋友,帶回老家,女孩子一看條件那麼差,直接就嚇跑了。

  “抬頭離天三尺三,出門走路腰半彎;下山買鹽八九里,爬坡上坎腿打顫;光棍帽子一大摞,半夜愁醒母心寒。”楊勝勇的母親在一旁接過話説,當年還有人把這特意編成歌謠傳唱呢。

  “黨的惠民政策讓我過上了好生活,過完年,我準備申請辦個電商店,專門銷售岑鞏的農特産品。”談起新年計劃,楊勝勇臉上露出幸福的笑容。

  在周坪村,像楊勝勇一樣搬下山來發展致富的還有黃喜文、黃天州、黃德均、陳精屏等一大批搬遷移民戶,他們或是種植思州柚、成立開發公司,或是發展雜稻制種産業,或是專業養鴨,通過産業發展走上小康路,不僅摘除了“窮”帽子,還樹起了“美麗鄉村”的牌子,過上了幸福美滿的好日子。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