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17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必須警惕“稅不夠費來湊”

  • 發佈時間:2016-02-02 08:18:56  來源:海南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 張海英

  儘管中央層面出臺了多項措施簡政放權、實行普遍降費,但在一些地方財政收入中,非稅收入卻大幅增加、居高不下。財政部財科所副所長王朝才表示,“公共財政收入主要來自稅收,但在經濟下行壓力下,一些地方財政收入中的非稅收入卻明顯上升,‘稅不夠、費來湊’的現象值得警惕。”(2月1日《人民日報》)

  財政部最近公佈的數據顯示,2015年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52217億元,增幅進一步放緩至8.4%,同口徑增長僅5.8%,比上年回落2.8個百分點,並低於年初預算目標,增速創下1988年以來最低。與此同時,民生領域支出增長較快,地方財政收支矛盾顯而易見,在這種情況下就容易出現“稅不夠費來湊”。從去年情況看,多個省份非稅收入明顯超過稅收增幅,可見“稅不夠費來湊”極其普遍。

  由於稅收一般是由法律決定的,而非稅收入有一定隨意性,因而可以從稅收佔比是否合理來觀察經濟運作是否健康、財政收入結構是否合理、法治化處於何種水準、企業負擔是否正常等等,可以説,非稅收入增長越快佔比越高,帶來的問題越多。尤其在中國經濟艱難轉型的今天,非稅收入過快增長,不但是在蠶食簡政放權、減稅降費的改革紅利,也讓轉型中的企業更加痛苦,最終會轉移到消費環節——即增加消費成本。另外,存在的亂收費行為還會成為滋生腐敗的溫床。

  “稅不夠費來湊”形成的深層原因又是什麼,該如何防治?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進一步正稅清費”,就是一記當頭棒喝。除此之外,各地還應將財政收入去指標化,不搞財政收入目標任務層層分解以及財政收入排名,避免一些地方政府因“壓力山大”,在完成不了指標要求的情況下,以費充稅,亂搞攤派。即便為了保障財政收支平衡而設置財政收入指標,也要科學合理,並根據實際情況適時調整。此外,還應加快財政體制改革平衡地方財權與事權,並加強對地方政府收費權的制度制衡,大力清理不合理或不必要的收費項目,或者修訂法律將部分正當而必須的政府收費“費改稅”。如此種種,才能避免地方政府“任務急亂投機”,為達目的不擇手段。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