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科技“小巨人”同比增長300%的背後

  • 發佈時間:2016-02-02 06:29:52  來源:四川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2015年成都高新區新增科技型初創企業3020家

  揭秘

  □本報記者 張嵐

  1月29日,一場名為“創業天府·菁蓉創享會——眾創生態下的跨界融合”的活動,在成都高新區天府新谷舉行。

  當天的參會企業有一個共同點——幾乎都是“出道”不久,處於初創期,不少甚至是去年12月才成立的。而包括這些企業在內,在過去的一年裏,成都高新區一共誕生了超過3000家科技型初創企業,同比增長300%。3000多家企業從無到有,這一切是如何發生的?

  降低“準生”門檻批量催生創客創業

  新年伊始,成都高新區發佈數據:2015年,成都高新區新登記各類型企業1.8萬戶,同比增長58%,新增註冊資本(金)831.32億元。而在當中,新增各類在孵科技型初創企業3020家,同比增長300%,其中高層次人才創業企業180家,大學生企業和團隊160家。

  在成都市高新工商局副局長孫秀蓬看來,推進商事制度改革的紅利,與獲批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政策紅利,共同驅動了市場主體入區發展的熱情。

  去年,成都高新區在全省率先實施“三證合一”登記制度改革;在全國率先實行小額經營社區備案制度,實現“雙創”主體無準入門檻,已在全省、全市推廣;探索集群註冊登記模式,支援蓉創茶館、蛋殼、優加、36氪等創客空間落戶成都高新區。

  截至2015年12月31日,成都高新區共發放“三證合一”“一照一碼”營業執照13576份,在31個社區開展了小額備案深化試點,已完成登記備案5679戶。

  完善孵化體系提高“新生兒”存活率

  “生下來”只是第一步。對這些科技型初創企業來講,更難的考驗是如何活下去、活得好,也就是孵化的問題。

  1月12日,成都高新區對外發佈消息:25萬平方米“創業天府旗艦”蓉創廣場完成建設,目前正在招引孵化器和企業入駐。

  成都高新區創新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蓉創廣場將被打造成為全國産業創新最活躍、高端創業資源最豐富、孵化服務能力最強的眾創空間。截至去年底,已有16家國內外有影響力的眾創空間簽約落戶蓉創廣場。

  包括蓉創廣場在內,成都高新區已經建成總面積達35萬平方米的“高新眾創空間”,聚集各種投資路演、金融服務、培訓輔導、技術轉移等創業服務機構100家以上。

  2015年,成都高新區全年新增科技孵化器載體65萬平方米,新增30家眾創空間和科技孵化器。截至去年底,成都高新區累計已建設各類科技孵化器60家,其中國家級科技孵化器8家,科技孵化器載體面積累計207萬平方米;孵化體系建設水準位居四川省首位、全國前列。

  調製“配方奶粉”借金融力量迅速成長

  1月18日,成都雲暉航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新三板)掛牌大廳敲鐘,成為四川首家“網際網路+航空”領域的新三板掛牌企業。截至當日,區內新三板掛牌企業總數達54家。

  而在2015“雙創”元年,成都高新區新增滬深交易所上市企業6家,新增數在國家高新區中排名第二,總數27家,佔四川省的四分之一,其中創業板企業9家,佔四川省的一半;新增新三板掛牌企業27家,在國家高新區中排名第三。

  絕大多數的創始人,成立一家企業之初都有一個上市敲鐘的夢想,而對科技創業者來講,更是這樣。為幫助企業實現權益價值,成都高新區建立“政府引導市場主體”推進機制,推動企業改制上市服務全程化,借助資本市場催化自主創新、撬動經濟轉型升級。2015年,成都高新區為企業兌現改制、上市、並購重組股權激勵等扶持資金近5000萬元,歷年累計兌現近1.4億元。

  除推動企業借力資本市場做大做強,成都高新區還加速新興科技金融服務機構聚集,截至2015年底,成都高新區金融類機構數量達640家,比上年新增96家,進一步做優金融環境。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