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電信詐騙:老問題背後的“新花招”

  • 發佈時間:2016-02-02 01:30:57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打破砂鍋

  時值年底,屢打不絕的電信詐騙再度瘋狂。騙子們的詐騙手法不斷花樣翻新,令人防不勝防。請關注——電信詐騙:老問題背後的“新花招”

  瘋狂的電信詐騙出現兩個趨勢,一方面“中大獎”“手續費”等傳統詐騙招數依舊猖獗,讓不少老年人的血汗錢化為烏有;另一方面,詐騙手法不斷花樣翻新,與“微信”“二胎”等相關的電信詐騙層出不窮。

  態勢瘋狂:一人竟被多個團夥騙了4次

  近日,昆明市公安局剛剛公佈了一起“奇葩”詐騙案:80多歲的老人被騙4次後才報警、正規物流公司的工作人員竟倒賣客戶資訊、騙子的手機號被洩露後常接到詐騙電話。

  在這起案件中,昆明市民王大爺先是接到上海一家“收藏拍賣公司”的電話,稱要以100多萬元收購其收藏的工藝品,但需要支付手續費。不久老人收到了一份快遞來的小禮品,就以貨到付款的方式支付了7萬元“手續費”,但後來對方電話就再也打不通了。

  此後的3個月老人又3次被同樣手段詐騙,先後4次共被騙走了42萬元。

  昆明市公安局官渡分局刑偵大隊警察楊碧波介紹,警方偵破案件後抓獲了盤踞在上海的王亮亮(化名)犯罪團夥。但偵查後發現,王大爺被騙了4次,只有1次是王亮亮團夥所為。“我們又對多名受害者進行了調查,沒有哪個受害者是只被一個團夥詐騙的。”他認為,這足以説明電信詐騙之瘋狂、後果之嚴重。

  來自昆明市公安局的統計數據表明,最近三年電信網路違法犯罪案件年立案數均不低於3000件,犯罪活動造成的經濟損失每年均超過億元,而且呈逐年上升趨勢。

   內賊作祟:物流公司內部人員倒賣公民資訊

  電信詐騙與公民資訊洩露密切相關已為公眾熟知,但是,公民資訊洩露的隨意和嚴重程度仍足以令人吃驚。

  昆明市公安局破獲的這起詐騙案中隱藏著明顯的利益鏈,其頂端就是公民資訊的售賣者韓某。作為上海一家宅急送公司的工作人員,他利用職務之便,從宅急送客戶資料裏選擇有電視購物習慣或喜歡購買收藏品的人,並把名單提供給王亮亮團夥。

  除了使用這些資訊,王亮亮團夥還從網路上以1元1條的價格購買公民資訊,同時又把韓某提供的公民資訊再轉手倒賣給另外一個詐騙團夥。

  可笑的是,為了反偵查,王亮亮團夥在快遞單收件人一欄填的都是自己成員的電話,“結果,這些成員之後就經常接到其他詐騙公司的電話。”

  此外,雲南省發生的多起“生二胎補貼”詐騙中,接到詐騙電話的人都確實剛剛生育了二孩,説明他們的資訊也被洩露了。

  “電信詐騙並不是一個孤立的犯罪,牽涉到方方面面。”雲南淩雲律師事務所副主任孫文傑分析,這就是公安部打擊電信詐騙的專項行動要聯合22個成員單位的原因。比如,詐騙團夥往往有多個非實名金融賬戶,這牽涉到銀行的職能;詐騙團夥撥打電話要用到網路電話、“移動座機”、非實名電話卡等,這牽涉到電信企業;詐騙對象的選擇則依賴於公民資訊,這涉及掌握了大量公民資訊的物流公司、商場、電信運營商等。

  防不勝防:新詐騙招數緊隨社會熱點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涉嫌洗錢”“醫保、社保異常”“解除分期付款”等常見手法外,電信詐騙團夥正緊跟新政策和社會熱點,不斷“推陳出新”,一些新型詐騙手段不斷出現。

  隨著越來越多的人使用微信,至少出現了以下幾種與微信有關的詐騙方式:

  一是偽裝身份詐騙。犯罪分子利用微信“附近的人”查看周圍朋友情況,偽裝成“高富帥”或“白富美”,騙取感情和信任後,隨即以資金緊張、家人有難等各種理由騙取錢財。

  二是代購詐騙。犯罪分子在微信圈假冒正規微商,以優惠、打折、海外代購為誘餌,待買家付款後,又以“商品被海關扣下,要加繳關稅”等為由要求加付,等拿到貨款後就“人間蒸發”。

  三是愛心傳遞詐騙。犯罪分子將虛構的尋人、扶困等內容以“愛心傳遞”的方式發佈在朋友圈,不少善良網民都會轉發,其實裏面所留聯繫方式絕大多數為外地號碼,打過去不是吸費電話就是通訊詐騙。

  四是點讚詐騙。犯罪分子冒充商家發佈“點讚有獎”資訊,要求參與者將姓名、電話等個人資料發至微信平臺,一旦商家套取完足夠的個人資訊後,即以“手續費”、“公證費”、“保證金”等形式實施詐騙。

  五是利用公眾賬號詐騙。犯罪分子盜取商家公眾賬號後,發佈“誠招網路兼職,幫助淘寶賣家刷信譽,可從中賺取佣金”等推送消息。受害人信以為真,遂按照對方要求多次購物刷信譽,後發現上當受騙。

  又如,隨著“二孩”新政的實施,雲南省曲靖市公安局最近就破獲了一起以“生二孩領取國家補貼”為由的詐騙案。騙子稱剛生完二胎的家庭可以領計生補貼但要到自動櫃員機上進行驗證,受害人按照提示“驗證”後即被騙數千元。此外,還出現了二維碼等詐騙方式,受害人一旦掃描了二維碼,手機就會被植入木馬病毒。

  (據新華社電)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