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中國茶葉市場告別禮品化回歸理性 高檔茶銷售下降

  • 發佈時間:2016-02-01 10:11:00  來源:新華網  作者:郭倩 朱昊晨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中國人將茶譽為“國飲”,茶葉常被作為饋贈佳品,節日期間格外受人青睞。在中央大力提倡厲行節約,抑制公款消費的背景下,曾經火熱的茶葉行當如今正在“降溫”。

  記者近日探訪中國北方最大的茶葉集散地——北京馬連道茶産業街,儘管正值春節前的銷售旺季,但這裡大部分商鋪卻冷冷清清。據北京茶葉企業商會秘書長汪朝江介紹,目前,馬連道茶葉商戶店面近4000家,2015年有大約600家商戶撤出,預計2016年的經營形勢也不容樂觀。

  “往年快過年的時候,我們稱重、打包、發貨連軸轉,忙得連午飯都沒時間吃。”從事鐵觀音茶葉批發的蘇女士説。她介紹,2010年是茶葉生意高峰期,店舖一年的銷售額近600萬元,而現在銷售額只有從前的三分之一,特別是批發價在200元以上的高端茶葉下滑量很大,銷售額比鼎盛時期降低了一半。

  中國茶葉協會的數據顯示,2015年中國92%的茶葉産區高檔茶銷售量下降,下降幅度10—20%。

  在北京大學社會發展研究所教授王文章看來,過去茶葉市場的存在畸形的消費繁榮。他表示,“廉、美、和、敬”的茶德觀與廉政文化是緊密聯繫的,“政治建設更加清廉,居民消費方式更加健康,這才是可以持續的發展。”

  以往,春節、中秋節等中國傳統節日是送禮的高峰期,茶葉、月餅、煙酒備受青睞。2012年起,中共中央陸續出臺“八項規定”“六項禁令”,包括嚴禁違反規定收送禮品、嚴禁用公款走訪宴請等,曾經火熱的禮品行業驟然“失寵”。

  “以往人際關係被貴重的禮品‘綁架’,現在中央大力反腐倡儉,不僅破除官員的僥倖心理,也讓人際交往回歸簡單。”中國人民大學行政管理學系主任毛壽龍説。

  高端茶葉的人情市場銷售被堵死,進而轉向消費者自飲。京福茶葉專賣店的王經理坦言,“過去常常是‘買的人不喝,喝的人不買’,現在類似西湖龍井、頂級金駿眉等高價茶葉多是買來自己喝。”

  茶葉包裝等衍生市場也隨之轉變,以往有些茶葉品質一般卻包裝華貴,烤漆禮盒內鋪著層層絨布,價格也隨之翻倍。“現在提倡節儉環保,沒人要那麼華麗的了,都喜歡簡單的。”一家茶葉包裝店主透露整個行業2015年幾乎沒有做過超過百元的高檔禮盒,多數是二三十元的普通盒裝。在京華茶葉、吳裕泰等老字號茶莊裏,即便是價位較高的西湖龍井茶也使用簡單的紙質包裝。

  “中國的茶文化是雅俗共賞的文化,茶葉的品牌與定位應當更多承載茶文化的意蘊,而非過多被人為賦予價值。”毛壽龍表示。

  “八項規定”等禁令短期內可能對茶葉行業帶來收入下降、利潤降低、人員失業的“陣痛”,但長期來看有利於調整行業結構與居民消費結構,促進茶葉行業發展步入正常狀態。面對茶葉消費低迷的壓力,百年老店吳裕泰一方面積極參加各地茶博會開拓北京以外的市場,另一方面通過開發茶味冰淇淋、茶味月餅滿足市場的多元需求。

  目前還有不少商家正通過提高茶葉品質、創新服務方法、擴大網上宣傳等措施,以培養長期客戶。(郭倩 朱昊晨)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