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14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平邑救援:人與高科技合力完成的奇跡

  • 發佈時間:2016-01-31 01:30:28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正值30年來最冷的寒冬29日,一則關於山東省平邑縣玉榮石膏礦坍塌事故救援的最新消息讓人們感到了慰藉:井下200多米礦井中的4名工人,在被困36天之後終於獲救升井。

  “國家、省、市、當地救援隊伍近千人協力配合,全國50余名各行業專家齊聚平邑出謀劃策,調集全國最先進的救援設備600余臺(套),運用‘具備各項前沿技術和專利’的國産大口徑鑽機,完成世界第三例大口徑鑽孔……”國家安全生産應急救援指揮中心副主任高廣偉認為,此次救援,“是人與高科技合力完成了救援的奇跡”。

  生命探測系統確定被困礦工位置

  對山東省平邑縣玉榮石膏礦29名作業人員來説,2015年的“平安夜”沒有給他們帶來好運:12月25日,因鄰近的廢礦採空區坍塌引發礦震而使該礦發生坍塌,他們被困在井下200多米深處。

  此後一天之內,除4名礦工成功自救,另8名礦工被救援人員救出之外,其餘17人被困井下,音訊全無。

  “當前重中之重的任務是救人。”迅速成立的事故救援指揮部借助生命探測系統等先進設備,確定了被困人員所在的兩個區域。

  救援人員利用鑽井先後打通了4個小口徑保命孔,但是通過1號孔和6號孔未發現井下被困人員。而通過2號孔和7號孔發現了4名被困礦工,救援人員與他們取得聯繫,併為他們輸送了充足的食物、保暖內衣、照明工具等物資。這些“保命孔”成為4人最終得以平安升井的關鍵一環。

  全國50余名專家現場出謀劃策

  以地質條件複雜著稱的平邑石膏礦向來不適合“打洞”。

  當地專家告訴記者,從地表至井下巷道頂板220米,灰岩層、砂岩層、石膏層和石灰岩交替出現,比起煤礦或者其他金屬礦山,石膏礦岩石層比較軟,穩定性較差。救援專家認為,這種軟硬結合的地質並不適合深挖,因為“易坍塌,易透水”。

  事故救援指揮部負責人介紹,在起初階段,針對井下已修復的巷道再次坍塌問題,救援隊採用金屬柱、木垛等加強支護。其中麻煩之處在於,所有搶險木料全部要由救援人員搬運進去,然後在300多米深的井下將支撐木柱鋸成所需尺寸支撐起巷道。而針對涌水量增加、巷道積水嚴重問題,指揮部制定了應急預案,建立了兩個水位監測點,加快排水。

  高廣偉説,救援指揮部從全國範圍內調集了水文、地質、測量、採礦、機電等方面的50余名專家進行現場技術指導,“隨時出現問題,各領域專家出謀劃策,隨時解決。”

  自主大口徑鑽孔機打通救命孔

  平邑“軟硬結合”的地質,常常讓“吃硬不吃軟”的鑽頭打偏,打孔過程中頻繁掉落的石塊也經常卡住鑽頭。井下坍塌接二連三發生,淤泥和積水不斷攀升,並且一氧化碳濃度過高,所有救援人員通過井下的通道都被堵死,這就意味著救援只能採取大口徑鑽孔打通地上和地下。

  “在井下被困人員所處位置附近先打通小口徑保命孔,在與被困人員取得聯繫的第一時間隨即開鑽大口徑救命孔,打通後下放救生艙救人。”高廣偉説。

  但這一救援方式在國內沒有先例。全球範圍內也只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州魁溪煤礦礦難和智利聖何塞銅礦礦難上成功過。據報道,我國首批自主研發的大口徑礦山救援機“具備了各項高端的前沿技術和專利,廣泛應用於煤礦井下搶險、探索、通訊、維生和營救”。

  新華社報道,1月29日晚21時21分,起重機將4名中的首名礦工提出地面。此後,每隔半個小時,就有一名礦工升井。目前,仍有13名礦工失聯。

  本次現場救援指揮部副總指揮、山東臨沂市市長張術平稱:“現在,我們正在組織專家,對這13名失聯人員進行綜合研判,研究新的救援方法。”

  (科技日報濟南1月30日電)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