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大唐集團湖南重點工程被指靠賣家産粉飾業績

  • 發佈時間:2016-01-30 09:55: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近日,湖南能源監管辦行業監管處發佈消息稱,監管約談中國大唐集團公司湖南分公司(以下簡稱“大唐湖南分公司”)負責人,責令攸縣煤電一體化項目恢復開工、加快進度。

  此前,因資金問題停工達兩年之久的攸縣煤電一體化項目建設進展再度引發關注。

  資料顯示,攸縣煤電一體化項目規劃建設4×600兆瓦超臨界燃煤火力發電機組和年産200萬噸的煤礦,總投資120億元。項目建設方大唐華銀攸縣能源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銀攸能公司”)為大唐華銀電力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銀電力”)控股子公司,具體負責項目建設。華銀電力與大唐湖南分公司實行“一個機構、兩塊牌子”的管理模式。

  “因發電項目由停工到復工、煤礦項目的緩建,一張張索賠單、變更簽證單等歷史遺留問題隨之而來。”華銀攸能公司表示。

  而華銀電力主業“運營狀況不佳”,過度依賴處置資産、政府財政補助優化業績也引發業內廣泛質疑。對於更多疑問,《中國經營報》記者多次致電華銀電力董秘周浩,電話一直處於無人接聽狀態,致函也未獲回復。

  艱難重啟

  據記者了解,頭頂“湖南省首個煤電一體化項目”“湖南省重點工程”光環的攸縣煤電一體化項目剛開始運作就陷入“先天發育不良”的困境。項目于2012年正式開工,原計劃2015年竣工投産,但受資金因素影響,開工不久即陷入停工狀態。資料顯示,攸縣煤電一體化項目總投資120億元,一期投資近80億元,是株洲市建市以來第一個投資過百億元的項目。項目公司分發電和煤炭兩個業務單元,以煤電一體的方式同步建設年産200萬噸無煙煤的黃蘭煤礦和2台63萬千瓦燃煤發電機組。

  華銀攸能公司提供的數據稱,2015年發電項目和煤礦項目累計完成投資16.7億元,佔全年投資目標值的99.91%。

  華銀攸能公司為華銀電力控股子公司,2011年,由華銀電力、湖南發展集團礦業開發有限公司、攸縣國有資産管理局、株洲市國有資産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按67:19:9:5的股比共同出資組建。

  資料顯示,華銀電力與大唐湖南分公司實行“一個機構、兩塊牌子”的管理模式。華銀電力是湖南省第一家電力上市公司,下設和管理大唐湘潭、大唐華銀株洲、大唐華銀張家界等10個發電企業及大唐華銀地産等非電企業。截至2015年8月底,華銀電力總裝機容量554.57萬千瓦;其中,火電524萬千瓦,水電15.4萬千瓦,新能源15.17萬千瓦。

  2014年9月,為項目重啟籌措資金,華銀電力將控股子公司華銀攸能公司38%的股權以2.488億元的價格,轉讓給山西晉城無煙煤礦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這也成為攸縣煤電一體化項目得以順利重啟的關鍵一環。

  據《株洲晚報》此前報道,2014年受資金因素影響,攸縣煤電一體化項目投資尚不足年計劃的20%,項目基本處於停工狀態。

  “因公司自有資金不足,項目資金難以得到有效保障,為了控制項目風險,推進項目建設,引進戰略投資者是必行之路。”彼時,華銀電力在公告中表示,轉讓項目的部分股權,可有效降低公司資産負債率,緩解公司對於發展所需的資金壓力,規避公司未來發展的風險。

  中投顧問能源行業研究員宋智晨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華銀電力主營業務主要是經營電力生産和銷售,但經營情況並不理想,近幾年都有所虧損,所以攸縣煤電一體化項目開工不久因資金因素停工也是情理之中。“重點項目停工對企業發展有一定影響,一方面影響企業品牌形象;另一方面對企業盈利、成本回收也有較大影響。”

  在歷經立項、申報、核準、開工建設、停工、批復續建的坎坷之後,攸縣煤電一體化項目在2015年3月迎來重生,根據新的時間表,將於今年6月建成投産。不過,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攸縣煤電一體化項目重啟之路依舊充滿各種挑戰。

  “因發電項目由停工到復工、煤礦項目的緩建,一張張索賠單、變更簽證單等歷史遺留問題隨之而來。”華銀攸能公司表示,公司發電項目和煤礦項目的造價管理工作因項目停工等原因可謂是困難重重,主要包括:發電項目由於工程變更、索賠情況複雜、舉證資料不完善等因素,以致過程式控制制壓力較大;兩大項目均受建設工期延長的影響,管理費、財務費等其他費用大幅增加,造價控制難度很大。

  變賣家産求生

  華銀電力1月27日晚間公告稱,經財務部門初步測算,預計2015年年度經營業績將實現盈利,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46300萬元左右。

  這也是華銀電力繼2014年凈利潤虧損1.75億元之後迎來的大反轉,暫時避免了被ST的厄運。

  華銀電力表示,業績預盈原因包括,由於2015年煤炭市場價格持續走低,導致佔發電成本50%以上的燃料成本大幅降低,其中因標煤單價與同期相比下降115.66元/噸,影響燃料成本同比降低5.72億元。同時,2015年公司與廣東大唐國際雷州發電有限責任公司簽署關停容量指標買賣協議,出售關停機組容量指標73.02萬千瓦,此次交易公司可實現其他業務利潤2.18億元。

  而在凈利連續虧損的關鍵時刻,向大唐集團及關聯方出售資産獲得收益,粉飾財務報表成為華銀電力慣用的手法。例如,2012年華銀電力實現盈利9859萬元,但僅當年年底公司向大唐集團及關聯方出售資産就獲得凈收益4.15億元。

  此外,受困于火電業務虧損,華銀電力除保持火電規模優勢外,還大舉在水力發電、環保發電、風力發電等非火電業務上進行擴張,試圖以此盈利來彌補火電虧損的短板。

  2009年至2011年,華銀電力陸續投資了懷化巫水流域水電開發,衡陽、郴州、湘潭環保發電等多個項目,總投資額達數十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上述公司大多已深陷虧損的困境。根據華銀電力2015年半年報,除風力發電企業實現盈利外,水力發電、環保發電項目如今幾乎全部陷入虧損。

  宋智晨告訴記者,華銀電力採取多元化發展戰略,一方面可以實現企業內部資源共用,有效規避企業經營風險,充分發揮企業的品牌效應。但劣勢也很明顯,容易分散企業有限的經濟資源,不利於企業集中精力提高核心競爭力,造成企業管理品質下降。

  事實上,最近幾年華銀電力主業“運營狀況不佳”幾乎成為一種常態,而變賣家産則成為避免ST的主要做法。記者梳理其歷年年報發現,自2008年起,華銀電力的營業利潤就大多處於虧損狀態,主要依賴變賣家産、政府補助、財政獎勵等途徑掙錢盈利。

  例如,根據公司公告,2013年華銀電力實現凈利2069.68萬元,但當年公司非流動資産處置、享受政府補助和財政獎勵資金等非經常性損益項目收入就高達1.06億元,而凈利扣非後虧損9312.5萬元。

  但問題在於,長期依賴變賣資産、政府財政補貼和獎勵來填補主業巨虧,華銀電力未來的出路在哪?

  對此,宋智晨告訴本報記者,像華銀電力等企業為避免被ST,通過一系列手段掩飾不佳的運營狀況,這種行為一方面不利於投資者深度了解企業經營狀況,從而影響投資者盈利;另一方面過度依賴政府補助度日,會增加政府壓力,搶佔部分資源,不利於當地其他企業的發展。“對於這種企業,建議政府對其進行處理,停止供血。”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