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實體與金融交融背後的轉型信號

  • 發佈時間:2016-01-29 08:33:30  來源:福建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晉江金融工作局發佈的數據顯示,2015年全年,進入金融領域的晉江産業資本達28.5億元,同比增長82%。截至1月25日,進入金融領域的晉江各類産業資本總數已達72.8億元之多,設立了創投、風投、擔保、典當、投資基金等各類民營金融機構61家。

  筆者以為,晉江産業資本進入金融領域這一數據持續攀升的背後,折射出晉江産業資本的新動向,同時也展現出當下晉江産業經濟、實體經濟與金融正在加速融合這一大趨勢。

  談及我省的産業經濟,晉江恐怕是無法繞開的一環。作為我省民營經濟中心和縣域經濟首強縣,晉江傳統製造業發達,有著厚實的産業基礎,其在紡織服裝、鞋業、食品、傘具、陶瓷等20多個領域形成了産值超千億元、百億元的産業集群。據業界估計,由這些産業集群形成的晉江民間産業資本,總數達數千億元之多。

  然而,近年來,隨著經濟進入新常態,在生産要素漲價、産能過剩、銷售不暢等綜合因素的衝擊下,過去極具發展和競爭優勢的晉江傳統製造業,開始全面進入陣痛期和調整期。轉型,顯得尤為緊迫。但是,一個不可回避的殘酷現實則是,由於基數過大,龐大的晉江産業經濟轉型尤其艱難,甚至風險重重。對此,當地政企兩界也十分謹慎。稍有不慎,經濟領域就可能出現劇烈波動,對一個地方的生産總值、産業鏈乃至政府財稅收入等構成重大衝擊。

  但是,不轉型就等於死路一條,難為也必須為!該如何盡可能安全地撬動晉江産業經濟這頭“大象”呢?筆者以為,讓眾多産業資本進入金融領域,不失為一個好嘗試。

  首先,有利於發揮金融的杠桿效應,破解資金難題。金融是經濟運作的血液,更是現代經濟的核心與工具。與一般的工具相比,金融最為突出的是杠桿作用。由於産業轉型所需的資金龐大,僅靠企業自有資金、銀行信貸資金和部分直接融資資金,還遠遠不夠。而在金融機構的運作下,吸納更多産業資本進入,可以發揮杠桿效應,往往能起到倍數效應,為産業經濟轉型提供更多資金“活水”。

  其次,産業資本進入金融領域後,通常是由專業的投資機構來運作。這些機構涵蓋了眾多金融領域,人才匯聚,投資和市場研判能力也強。它們可以為企業項目提供更多科學的決策參考,避免出現決策失誤。當前,不少晉江民企轉型,集中體現為跨界並購和重組,如梅花傘並購網路遊戲公司遊族網路貴人鳥入股體育網站虎撲體育等。審視這些並購重組案例,我們發現,其中均出現了當地本土投資機構和投資基金的身影。

  再次,可以解決閒置産業資本的出路問題。當前,由於實體經濟下行,企業盈利艱難,不少産業資本無法找尋到好的投資項目和渠道,只能被動沉澱在企業賬戶上,造成資金相對閒置。而這些資金,如果進入金融領域,就能為那些好的企業和好的投資項目提供足夠的“彈藥”支援。

  70多億元的産業資金進入金融領域,儘管數量尚可,但相比晉江沉澱在民間的鉅額産業資金,依然只是九牛一毛。業界眾盼,當地政府能儘快發揮好引導作用,鼓勵更多産業資本進入金融領域,從而為晉江産業經濟和縣域經濟轉型提供強大的支援。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