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1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五大關鍵詞解讀一號文件 慎重推廣轉基因技術被寫入

  • 發佈時間:2016-01-28 16:09:00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新華社27日受權發佈《關於落實發展新理念加快農業現代化實現全面小康目標的若干意見》。這是改革開放以來第18份以“三農”為主題的一號文件,也是自2004年以來,中央一號文件連續第13次聚焦“三農”。對當前我國“三農”發展呈現出的新矛盾、新挑戰,文件有哪些破題之策?記者梳理五大關鍵詞,採訪權威專家,對文件深度解讀。

  農業現代化連續三年寫入標題

  回顧近6年來的中央一號文件,2011年至2013年的主題分別是水利、農業科技、新型農業經營體系,而從2014年至今,則連續三年將“農業現代化”寫入文件標題。

  專家認為,“農業現代化”連續三年“入題”含義深遠。當前,我國農業面臨千年未有之變局,迫切需要通過落實新理念,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從根本上提升競爭力,破解農業農村發展面臨的各種難題。

  近年來,我國農産品産量持續增長,糧棉油、果菜魚等大宗農産品總量均居世界首位,每人平均佔有量超過世界平均水準,但國際農産品市場競爭加劇,大而不強、多而不優、競爭力弱等問題日益凸顯。

  對此文件提出,持續夯實現代農業基礎,提高農業品質效益和競爭力。大力推進農業現代化,必須著力強化物質裝備和技術支撐,著力構建現代農業産業體系、生産體系、經營體系,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推動糧經飼統籌、農林牧漁結合、種養加一體、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讓農業成為充滿希望的朝陽産業。

  中國社科院農村所研究員李國祥表示,農業是受自然災害影響較大的行業,我國現代農業的基礎不牢,水利等基礎設施欠賬較多,加快現代農業發展,必須在物質技術裝備、基礎設施方面著力,建立健全現代農業發展的政策支援體系。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首次寫進中央一號文件

  與當前經濟轉型升級方向相一致,“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一詞今年首次寫入了中央一號文件。專家指出,儘管“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在文件中僅出現一次,但15000字的文件內容通篇體現出農業供給側改革思路。

  在優化農業生産結構和區域佈局方面,文件提出,在確保穀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的前提下,基本形成與市場需求相適應、與資源稟賦相匹配的現代農業生産結構和區域佈局,提高農業綜合效益。

  “農業供給側改革不是聚焦數量問題,主要是結構和效益問題。”農業部副部長余欣榮認為,近年來我國糧食連年增産,供求總量基本平衡,但結構性矛盾問題也十分突出。為推進種植業結構調整,農業部已經決定適當調減非優勢區糧食生産,重點是調減東北冷涼區、北方農牧交錯區、西北風沙乾旱區及西南石漠化區等“鐮刀彎”地區的玉米種植面積。

  文件還提出,樹立大食物觀,面向整個國土資源,全方位、多途徑開發食物資源,滿足日益多元化的食物消費需求。記者了解到,馬鈴薯主食開發工作將繼續推進,越來越多的馬鈴薯饅頭、馬鈴薯麵條等産品將端上人民群眾餐桌。

  綠色發展 保護資源修復生態

  我國農業發展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時,也付出了資源環境代價,出現耕地品質下降、地下水超採、農業面源污染加重等問題,資源與環境的緊箍咒越繃越緊。對此文件提出,推動農業可持續發展,必須確立發展綠色農業就是保護生態的觀念,加快形成資源利用高效、生態系統穩定、産地環境良好、産品品質安全的農業發展新格局。中國農業大學農民問題研究所所長朱啟臻認為:“目前很多追求眼前利益的做法與綠色發展相悖,需要及時糾正。”

  文件提出,要強化現代農業科技創新推廣體系建設。加強農業轉基因技術研發和監管,在確保安全的基礎上慎重推廣。文件還提出,強化食品安全責任制,把保障農産品品質和食品安全作為衡量黨政領導班子政績的重要考核指標。這意味著“舌尖上的安全”或將與領導幹部的“官帽”緊密聯繫在一起,督促地方政府把更多精力放在食品安全問題上。加快完善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到2020年農獸藥殘留限量指標基本與國際接軌。

  補齊“短板” 重點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

  小康不小康,關鍵在老鄉。今後五年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農村成為最需要補齊的那塊短板。

  隨著中央強農惠農富農政策不斷完善,新農村建設發展勢頭良好。但不可否認的是,農村基礎設施依然薄弱,重建設輕管護;農村基本公共服務難以適應當下農民需求,重硬體輕軟體;農村環境存在臟、亂、差現象,重眼前輕規劃;農村老齡化、空心化嚴重,推進市民化過程中重“面子”輕“裏子”。特別是農村仍存在大量貧困人口,亟待脫貧致富。

  對此文件提出,把國家財政支援的基礎設施重點放在農村,建好、管好、護好、運營好農村基礎設施,加快推動城鎮公共服務向農村延伸,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行動和美麗宜居鄉村建設,推進農村勞動力就業創業和農民工市民化,實施脫貧攻堅工程,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

  今後五年實現農村居民收入翻番

  文件提出,到2020年,現代農業建設取得明顯進展,糧食産能進一步鞏固提升,國家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産品供給得到有效保障,農産品供給體系的品質和效率顯著提高;農民生活達到全面小康水準,農村居民每人平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繼續縮小;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城鄉發展一體化體制機制進一步完善。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農村部部長葉興慶認為,一號文件強調要用發展新理念破解“三農”新難題,提出要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對解決“三農”新老問題、有序推動農業現代化、確保億萬農民邁入全面小康社會,具有重要意義。綜合新華社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