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新京報:醫療管理粗放是號販子猖獗的土壤

  • 發佈時間:2016-01-28 08:44:32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 社論

  治號販子,要從包括分級診療、末梢打擊環節等治標方面著手,也要消除號販子滋生的土壤——醫療系統的不人性的粗放式管理。

  “女孩痛斥號販子”事件仍在發酵。最新消息説,“怒斥號販子”女孩遭號販子威脅;針對該事件,國家衛計委方面出來表態,已責成北京衛計委嚴查內外勾結。另外,媒體調查發現,在包括涉事醫院在內的三家三甲醫院,有些號販子仍頂風作案,號稱“北京三甲醫院專家號都能買到”還“能挂不出診的專家的號”,甚至連保安都能提供號販子的電話。

  “女孩痛斥號販子”鬧出這麼大動靜,卻並未讓一些號販子收斂,可見北京一些大醫院號販子的猖獗。而號販子問題長期難以根治,根本性癥結在於優質醫療資源稀缺和配置不均衡。據衛生部公佈的數據,目前全國80%的醫療資源集中在大城市,其中30%又集中在大醫院。正是這种醫療資源結構的失衡,讓北上廣成為“全國看病中心”,這無疑昭示了紓解源頭性資源緊缺的緊迫性。

  但也得看到,醫療資源稀缺,短期內難以改觀,在此情境下,要緩解號販子撩撥起的公平焦慮,有必要由淺入深,至少先從“淺”的治標之策入手,為深入改革破題。

  在國外,大醫院、好醫生同樣是稀缺資源,有的醫院候診期幾個星期甚至幾個月都不罕見,但未必會衍生號販子群體。一個重要原因在於,國外分級診療制度非常成熟,也就是説,專家號不是想挂就挂的,而是通過下一級醫院的轉診,除了急診外,患者都需要憑醫生的介紹信才能到上一級的醫療機構治療。這种醫療機構之間的內部溝通與審查機制,省去了患者跑腿奔波之苦,真正需要幫助的疑難雜症患者可以及時找到專家診治,而普通患者則大多被分流,不至於佔用稀缺的專家資源。

  但在我國,分級診療喊了多年卻一直雷聲大雨點小。不要説跨區域、跨醫院的轉診難於登天,就連同一醫院不同科室之間的轉診,急診與普通門診之間的轉診,都不太順暢——許多時候,病人經常在一家醫院單個科室解決不了所有問題,常常會來回跑好幾次醫院,挂好幾次號,就診過程令人苦不堪言。醫療系統的這種管理粗放與非人性化,正是號販子滋生的土壤。

  還有,近幾年,衛生部門一直在推多點執業。這也有利於緩解醫療資源分配不均,遏制號販子炒號,但其實施同樣陷入僵局。大多公立醫院對多點執業口頭上支援,可醫生出去多點執業,職稱晉陞、獎金等都會受影響。更大的障礙則是公立醫院資源的壟斷封閉,在許多國家,法律規定公立醫院資源必須同等條件下對外開放,如一傢俬人小診所可以使用大的公立醫院的手術室,私人小診所醫生和公立醫院醫生按預約先後排隊輪候手術室,公立醫院手術室的服務收費也是按成本核算,不得對私人診所亂收費。若這在我們這也能落地,醫生多點執業難度也能大為減低。

  治標,還包括在更“垂直”的末梢打擊環節下更多工夫。號販子長期橫行,與很多醫院管理不善有很大關係。拿該事件而言,患者和記者都能看到號販子,涉事醫院就看不到?“睜眼瞎”的背後,恰是很多醫院醫務人員、保安與號販子的勾連,這也是很多號販子長期將醫院變自家領地、再難挂的號也能拿到手的底氣。慮及那些號販子活躍的大醫院相對固定,也多為熟面孔,若醫院和警方等能健全與醫院聯動機制,在醫院掛號、劃價、收費、候診區加強視頻監控,並開展不定時巡查和暗訪,對號販子露頭即打,那些號販子斷然不敢像現在這麼猖獗。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