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1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國際油價低迷 兩桶油利潤受壓

  • 發佈時間:2016-01-28 06:31:39  來源:新京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進入2016年,國際原油價格一直在30美元左右徘徊,但國內油價處於“熔斷”狀態。1月27日,新的調價窗口開啟,發改委通知稱,本次汽、柴油價格暫不作調整。這是1月13日發改委對國內成品油價格實施新機制後,首次面臨調價窗口。新機制設立的“地板價”規定,國際油價低於40美元/桶時,汽、柴油最高零售價格不降低。一方面是國際油價暴跌,國內油價保持穩定;另一方面,成品油消費稅增加的傳言也不斷,據業內專家表示,目前我國成品油賦稅在46%-48%,如果再加稅,那麼“一升油半升稅”的説法就會成真。

  低油價給國內油企也帶來麻煩,由於國內油企生産成本超40美元,國際油價在2015年四季度就已跌破國內油企生産成本線,兩桶油紛紛表示虧大了。□新京報記者 劉素宏 趙毅波

  油價國外低迷國內“熔斷”

  1月27日,國內成品油調價窗口開啟,但從發改委傳來消息稱:本次汽、柴油價格暫不作調整。

  業內對此次調價落空早有預期。此前1月13日,我國進一步完善成品油價格形成機制,設定國內成品油價格調控下限,當國際油價低於40美元/桶時,汽、柴油最高零售價格不降低,業內稱之為“地板價”,國內油價此時處於“熔斷”狀態。

  2015年,國際油價接近腰斬,紐約原油從高點62.58美元/桶跌到35美元/桶左右。進入2016年,短短三周,國際油價跌到30美元/桶之下。近幾日則在30美元/桶附近震蕩。

  就在國際油價低迷的時候,業內紛傳,有關部委正在研究醞釀再次調整國內成品油消費稅。有媒體報道稱部分省份本地國稅局已經收到2016年成品油消費稅增收指標。

  一種説法迅速浮出水面:一旦再次上漲消費稅,國內成品油市場將迎來“一升油,半升稅”的時代。那麼,目前成品油的稅費構成到底怎樣?普通消費者買一升油真的有一半花費是稅嗎?

  對此,隆眾石化網分析師李彥表示,目前我國成本油賦稅在46%-48%,如果再加稅,那麼“一升油半升稅”的説法就會成真。而高昂的油價背後,稅負較高,這些成本最終都會轉嫁給消費者。

  據報道,美國的消費稅僅為11.22%。消費稅佔比較高的國家有日本、南韓和德國,分別為42%、52%、57%。國內成品油稅率已向後者看齊。李彥告訴新京報記者,美國平均油價約1.84美元每加侖,合人民幣3.2元每升,大概是國五汽油價格的一半多,國內油價比美國高,主要是因為油價裏包含的稅較高。

  “三項稅費佔油價48.15%”

  中宇資訊分析師張永浩為新京報記者講解了目前成品油的稅費構成。張永浩表示,目前中國成品油零售價格中的稅收科目主要是消費稅、增值稅以及各類附加稅費三部分。記者以此進行了計算。

  據最新政策,汽油等消費稅單位稅額為1.52元/升。

  增值稅是成品油從上游生産至下游消費環節繳納,其基價即是“成品油價格+消費稅”,徵繳稅率為17%。以北京市發改委最新調價政策92號汽油每升5.56元為例,該産品不含增值稅的價格為4.75元。成品油價格5.56元減去4.75元即為增值稅額0.81元。

  另外,附加稅費則以消費稅和增值稅為稅基,主要有城建稅(稅率7%)、教育費附加(稅率3%)、地方教育費附加(稅率2%),另外還有企業所得稅(企業利潤率×25%)。附加稅費稅基目前為1.52元加0.81元,即2.33元。城建稅為該稅基的7%即為0.16元;教育費附加為該稅基的3%即為0.07元;地方教育費附加為該稅基的2%即為0.047元。

  此外,企業所得稅(按5%利潤率計算)5.56元乘以5%乘以25%,即為0.07元。

  經此計算,目前北京市92號汽油一升5.56元中,油品裸價2.883元,稅價2.677元,稅負佔比48.15%。

  也就是説,不用再加稅,成品油已經接近“一升油,半升稅”了。那麼,為何還有消息稱要加稅呢?李彥認為,一方面,是考慮到低油價不利於節能減排等環保要求;另一方面,低油價時調整消費稅對於老百姓的生活成本的衝擊將有一定的緩衝作用。

  張永浩認為,理論上當前中國成品油零售限價已經是最低值,以後只會漲不會跌。但假若短期內國家再度調高成品油消費稅稅率,那麼極有可能成品油稅負水準將快速突破50%。

  兩桶油紛紛“喊冤”

  國際油價一降再降,國內油價跌到“地板價”後維持不動。有評論認為兩桶油可以收穫更多利差,賺得盆滿缽滿。不過兩桶油卻認為自己“冤枉”。

  1月21日,中石油官微稱,“今天Brent原油27.79美元/桶,農夫山泉2元人民幣/500ml,折算一下,農夫山泉4000元人民幣/噸;原油1344元人民幣/噸。真是春雨貴如油”。此前中石化也曾喊冤。

  在李彥看來,此前油價下跌,加之國內的石油混改等因素確實讓兩桶油的日子沒有原來好過。油價下跌,兩桶油的利潤空間也受到壓縮。

  2015年三季報顯示,中石油、中石化前三季度營收分別為13051億元、15368億元,與上年同期相比,兩家營收一共減少超過1萬億元。凈利潤方面,中石油和中石化降幅分別為68%和49%,兩家凈利一共減少約908億元。

  中石油曾在其官方微信公號上揭示了一滴汽油的工藝流程,要經歷地質勘探—鑽井工程—採油—管道運輸—初步處理(例如脫硫)—煉化—儲運—銷售等多個環節。國際油價大跌,受衝擊最大的是上游勘探開採環節。

  發改委相關負責人曾表示,國際主要石油企業的平均原油生産成本在每桶40美元左右,因資源稟賦等原因,我國原油生産成本更高。據新京報記者了解,中國石油企業的生産成本在40美元以上,而國際油價早已在去年第四季度就跌破了我國的成本線。

  李彥分析稱,國際油價下降,利空兩桶油上游環節,尤其是勘探開採方面,油田虧損、上游開採環節虧損毫無疑問。

  “多進口少生産是權宜之計”

  國産油成本太高,進口油便宜,那麼為何不減産國內原油,加大進口數量呢?

  據了解,在國際油價低迷時,增加進口量已經是油企在採用的一個策略,不過國內減産由於種種原因不容易。公告顯示,中石油去年前三季度原油産量722.9萬桶,其中國內産量為606.2萬桶,比上年減少1.5%,海外産量為116.7萬桶,比上年增加38%,進口量有明顯增加。

  不過,能源安全等問題成為中石油國內生産必須持續的原因。1月26日上午,中國石油集團經濟技術研究院發佈報告顯示,中國石油消費保持中低速增長,2015年對外依存度首次突破60%,達到60.6%。

  廈門大學能源經濟協同創新中心主任林伯強表示,當國際油價下跌時,多進口、少生産確實是一個權宜之計。但對於三桶油來説,出於能源安全的考慮,國內石油生産不能停止,況且,國際油價也只是暫時處於低谷,隨時都有漲價的可能。另外,油企也需要穩定的生産來保證現金流週轉,讓整個企業正常運轉。

  對於成品油設置“地板價”,李彥表示,地板價的設定有一定道理。因為在油價聯動機制下,國際油價一跌再跌,國內油價也有一定程度的下滑,中石油中石化的利潤空間受到壓縮,而“地板價”一定程度上能夠穩定市場心態,避免恐慌。不過,李彥也提到,這種保護不宜過度,儘管油企凈利在下滑,不過很多煉廠的利潤空間還不錯,並非到了山窮水盡、不救不行的地步。李彥呼籲建立更為完整的石油價格機制。

  成品油稅費計算公式

  每升油5.56元

  ●消費稅:1.52元

  ●增值稅:5.56-5.54/1.17=0.81

  ●城建稅:(1.52+0.81)×7%=0.16

  ●教育費附加:(1.52+0.81)×3%=0.07

  ●地方教育附加:(1.52+0.81)×2%=0.047

  ●企業所得稅:(5.56×5%)×25%=0.07元

  總稅價2.677元 稅負佔比48.15%

  ■ 調查

  油企員工:年終獎少了三分之一

  油價大跌,油企員工的日子沒有原來好過了。一位中石油基層員工對新京報記者説,受低油價影響,年終獎少了,日常工資也少了,甚至出差不能坐飛機。

  在某大型油企甘肅玉門油田上班的李想(化名)遭遇了獎金、年終獎下降。剛剛從北京畢業回家鄉工作一年的他告訴新京報記者,目前每個月的工資大概2500元,因為在山裏上班,加上補助一共3000齣頭,從去年開始,每個月的獎金一直在減少。

  張達(化名)是國內某家大型油企下屬研究院的職工,出差在外的他給妻子發來一張午餐照片,在外地單位食堂裏,一個不銹鋼餐盤裏擺著四菜一湯,以往的公務招待消失了。

  從2015年起,張達所在的油氣研究院就在壓縮開支。基層員工出差不能坐飛機,只能坐火車,為了節省差旅住宿費用,有時候甚至要坐深夜臥鋪返程。而張達每個月要出差三四次,因為都是火車出行,他在家的時間更少了。

  令張達更糟心的是收入在減少。去年一年下來,張達全部的年收入也就是10萬元,比以往少4成,剛剛發的年終獎也比往年少了三分之一。(劉素宏)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