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價下跌對中國經濟影響的另一面
- 發佈時間:2016-01-27 09:53:00 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羅伯特
英國金融時報網27日發表中國安邦集團研究總部撰寫的題為《油價下跌對中國經濟影響的另一面》的文章。文章説,國際油價下跌仍在持續,紐交所期油價格曾一度跌至每桶30美元以下。近期,國際上逐漸形成了一個“共識”:中國是大宗商品暴跌的大贏家,油價大跌每年能為中國節省數千億美元。根據高盛統計,大宗商品暴跌每年總計能為中國節省4600億美元。其中,有3200億美元是來自於低油價,剩下的則來自於其他能源、鋼鐵、煤炭和農産品。中國經濟的方方面面都受益於大宗商品暴跌,降低或穩定了從家用供暖設備、汽油到工業所用原材料在內的價格,也有助於中國經濟增長從依賴重工業和投資向消費和服務轉變。
俄羅斯能源發展基金會經理謝爾蓋·皮金認為,在2015年油價下跌中,原油消費國較2014年節約了1.6萬億到1.7萬億美元,而中國是主要的原油進口國。中國每天進口量約為1000萬桶,按100美元/每桶計算,每桶可節省70美元,一天就能省7億美元。皮金還強調,中國不僅作為原油進口國獲利,作為原油加工國也同樣如此,因為石油製品價格上漲比石油本身要迅速,銷售利差會擴大。外界還認為,除了幫助遏制通脹之外,大宗商品暴跌還給了中國政策制定者更多的空間去放鬆銀根,以及刺激經濟增長。
如此看來,主要石油消費國從油價下跌中獲得了巨大利益。按高盛的演算法,中國僅一年進口大宗商品所節省的支出,就相當於2015年GDP規模的4.41%。但在我們看來,上述計算和評估方式可能過於簡單。石油價格大跌對中國當然有好處,但規模是否有那麼大、影響是否有那麼廣?其實有很大的疑問。根據中國商務部的數據,從原油到大豆和天然氣在內的十種大宗商品,中國2015年節省了1880億美元的進口成本。
大宗商品暴跌對經濟的影響,並不只是反映在成本降低上。應該更綜合地來算這一筆賬:首先,商品大跌的直接收益是進口便宜了,但這是不計匯率波動的貿易收益,對於缺乏美元的國家來説,美元升值會加大它們擴大進口的難度,同時以本幣計價的匯率損失會“對衝”一部分商品降價。其次,商品大跌對相關行業有破壞力,導致在高油價時的相關投資受損,如石油勘探、替代能源投資、煉油廠、新能源投資、礦山投資等,都變成了虧損的投資。第三,商品大跌是經濟低迷的結果,經濟下滑導致最終需求減少,表現為各國進口商品減少,這對商品進口國來説同樣不是好消息。
從更廣的層面來看,以石油為例,油價下跌對此前用石油美元掩蓋其經濟、政治、社會問題的國家都構成了衝擊。對新興市場的原油進口國來説,低成本的原油所帶來的好處遠不及能源行業崩潰所帶來的負面影響。能源行業的崩潰將會改變石油美元的流向,降低投資者對新興市場風險資産的偏好。花旗集團新興市場經濟部門主管指出:原油進口國顯然在貿易中獲益,在經常賬戶上可以反映出來,但這並不一定能支援經濟增長。以印度和土耳其為例,兩國在兩年前受到外部不穩定的衝擊,油價下跌讓這些衝擊不復存在。土耳其的非石油經常賬戶餘額再度處於盈餘狀態,而2015年前11個月的赤字為280億美元,低於一年前400億美元的水準。而印度的經常賬戶本繼續處於盈餘狀態,2015/2016財年的總財政赤字僅為180億美元,佔GDP的0.8%。
但經常賬戶並不決定一切。土耳其的信貸增長處於崩潰狀態:13周平均年化信貸增長為10%,遠低於2015年上半年20%的水準。信貸增長的下滑與凈資本流入的下滑同時發生並不是巧合:外商直接投資和投資組合流入的總和目前為負值。在印度,投資者的擔憂不再是經常賬戶的脆弱性,而是印度經濟可能不如GDP數據顯示的那樣強勁增長。因此,貿易所帶來的正面衝擊並沒能刺激經濟增長。
從歷史來看,油價回升比油價暴跌更加艱難。在上世紀80年代,油價暴跌持續了5年,而完全恢復正常則經歷了漫長的20年!這一輪油價和商品大跌是全球經濟低迷和中國需求放緩的結果,短期內會一次性地表現為貿易上的獲益,但過度的下跌終將影響到經濟增長上。這是油價大跌對中國經濟影響的另一面。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