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24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融入國家戰略 確保同步小康

  • 發佈時間:2016-01-27 05:52:38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十三五”時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今年是“十三五”開局之年,也是“一帶一路”建設全面推進之年

  展望“十三五”,各地制定明確的目標,並立足區位優勢,融入“一帶一路”建設、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建設等國家戰略,不少省份對自貿區、金融中心的熱情也“水漲船高”,呈現許多新特點

  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通過了“十三五”規劃建議後,各省市區也陸續通過了各自的“十三五”規劃建議,對“十三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目標、融入區域發展戰略及經濟領域的重點改革進行了部署。

  瞄準中高速增長

  “翻番”目標明確

  據《經濟日報》記者梳理,很多省份在“十三五”規劃建議中對未來5年的發展目標提出了明確要求:廣東提出地區生産總值年均增長7%,河北提出年均增長7%左右,天津提出年均增長8.5%,雲南提出年均增速8.5%左右,海南提出年均增長7%,貴州更是提出年均增長10%左右,寧夏提出經濟增速高於全國平均水準,年均達到7.5%以上。

  有些省份還將“翻一番”目標(到2020年地區生産總值和城鄉居民每人平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時間“前移”。比如,重慶市提出到2017年,全市地區生産總值和城鄉居民每人平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廣東省提出,到2018年全省小康指數達到97%以上。山東、福建、江蘇、湖南等地也表示,要提前實現國內生産總值和城鄉居民每人平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部分欠發達的中西部省份也提出,要與全國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青海提出,確保到2020年與全國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甘肅提出,努力到2020年與全國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西藏提出到2020年,人民生活水準全面提升,城鄉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以上、接近全國平均水準。分析認為,“努力”“確保”“接近”……這些不同的描述詞,既反映出各地聚精會神謀發展的精神狀態,也反映了我國區域之間發展不平衡的現狀,需要在“十三五”期間實現更均衡發展。

  立足區位優勢

  融入國家戰略

  全國“十三五”規劃建議提出,以區域發展總體戰略為基礎,以“一帶一路”建設、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建設為引領,形成沿海沿江沿線經濟帶為主的縱向橫向經濟軸帶。

  今年是“十三五”開局之年,也是“一帶一路”建設全面推進之年。記者統計發現,全國有20多個省份在各自的“十三五”規劃建議中對“一帶一路”戰略作出了部署,立足區位比較優勢,積極謀求與沿線國家合作,爭取在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經貿合作、人文交流等方面實現重點突破。

  加強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是各省份著力佈局的重點。甘肅提出,加快建設國際空港、陸港和保稅區,構建現代物流體系,形成服務全國、面向“一帶一路”的物流集散中樞和紐帶;四川提出,加快構建國際交通物流大通道,規劃建設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西藏提出,主動參與“一帶一路”和孟中印緬經濟走廊建設,著力建設面向南亞開放的重要通道。

  經貿合作是各地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內容。廣東提出,建設“一帶一路”戰略樞紐和經貿合作中心;廣西提出,以“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為重點,推進鋼鐵、有色金屬、建材、汽車、工程機械、農業機械、建築業等優勢産業“走出去”,積極參與國際産能合作和重大項目開發建設;寧夏提出,推進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開展雙向經貿合作區建設,推動建設阿曼、沙特、毛里塔尼亞、塔吉克等境外合作産業園。

  國家既促進國內外交流,又統籌區域發展,各地積極響應。北京、天津、河北對京津冀協同發展作出了進一步部署,涉及交通、産業、創新、生態等重點領域。除京津冀三地外,內蒙古、遼寧、山西、山東、安徽、湖北、吉林、寧夏等地也提出要積極融入或對接京津冀協同發展。

  上海、江蘇、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慶、四川、貴州、雲南等省份結合自身優勢,對推進長江經濟帶建設作出了部署。湖南提出,強化與長三角城市群、長江中游城市群、成渝城市群的多領域合作,促進與長江經濟帶各省多層次協作,加快融入沿江産業發展鏈;江蘇提出,打造南京區域性航運物流中心、長江下游江海聯運港區和通州灣江海聯動開發示範區,實現同中上游地區的互動發展。

  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副院長李迅表示,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五大發展理念,其中的共用發展和綠色發展過去談得比較少,説明我們對經濟社會發展的認識進一步加深了。“不同的地區肯定有不同的發展戰略,但如果區域規劃脫離了全國整體佈局,就將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比如北京交通治理、霧霾治理一定離不開河北和天津。”李迅説。

  紛紛謀建自貿區和金融中心

  新經濟形態受捧

  自由貿易試驗區近年來已成為我國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的重要試驗田。隨著上海、廣東、天津、福建自貿區改革的順利推進,其他省份對自貿區的熱情也“水漲船高”。

  前不久,國務院發佈了《關於加快實施自由貿易區戰略的若干意見》,對進一步推進自貿區建設進行了部署。《經濟日報》記者統計,全國共有內蒙古、甘肅、海南、河南、湖北、湖南、浙江、山東等十幾個省份提出要在“十三五”時期研究申建自貿區。這些省份大都立足本地區位優勢:有些是銜接沿邊開發開放,比如寧夏提出“爭取設立面向阿拉伯國家和穆斯林地區的自由貿易區”,雲南提出“探索建設沿邊自由貿易(試驗)園區”;有些則著重內陸開放,比如湖北提出“整合武漢、宜昌、襄陽等地優勢,積極申報建設中國(湖北)內陸自貿區”。

  金融是很多省份“十三五”時期重點部署的改革領域,“普惠金融”“網際網路金融”等成為“十三五”規劃建議的高頻詞。據統計,吉林、遼寧、陜西、上海、四川、雲南、湖南等14個省份提出要在“十三五”時期建設金融中心,包括國際金融中心、區域性國際金融中心、區域金融中心等:遼寧提出“推動瀋陽、大連區域金融中心建設”,四川提出“推進西部金融中心建設”,廣西提出“建設南寧區域性國際金融中心”,河南提出“建設鄭州區域性金融中心”……

  有研究者認為,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如果各金融中心分佈合適、分工明確,有助於加快區域發展,不過也要避免一哄而上。北京産業經濟學會副會長馮華告訴記者,金融中心建設適應了需求,因為我國傳統的工業化基礎設施需要轉為適應新經濟的基礎設施,才能推動創新創業,這一方面需要全過程的創業培育孵化體系,也需要全過程的金融體系支撐。他説,創業創新風險太大且輕資産居多,銀行強調資金的安全性、流動性,所以傳統的銀行難以支援創新創業,意味著金融體系必須革命。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