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5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赴日本搶馬桶蓋?指不定哪天就OUT了!

  • 發佈時間:2016-01-26 12:31:27  來源:濟南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王爽

  對於消失或是熱度減退的經濟熱詞的盤點,一個人冥思苦想著實枯燥。幾位財經記者你一言我一語議論一番,馬上就覺得好玩兒了。

  誇張地想像一下,一個因循守舊、古怪刻板的人去大型購物中心,進門就要導購拿“旅遊鞋”試穿。導購不知“旅遊鞋”為何物,問:”先生您買鞋是為跑步還是打球呢,跑步有慢跑鞋,打球有籃球鞋、網球鞋、足球鞋等等。”這位先生不耐煩了:“這麼大的百貨商場沒有一雙舒服的旅遊鞋嗎?就是到歐洲15國旅遊,12天逛完時間太趕,要走好多路呢,不舒服點行嗎。”違和感、穿越感瞬間襲來。

  這當然是不可能發生的,卻也直觀反映著經濟對生活的影響。然而如果經濟就這樣簡單地作用於生活,也真是索然無味。任何決策、導向、制度,直接或間接決定企業的市場結構、産品結構等。作為消費者,會受益於好的政策環境,也會為不恰當的決策埋單。咱們生活成本的高低、幸福感的多寡,那只叫“市場”的“手”作用大著呢。

  盤點一下近年來消失或是“退燒”的經濟熱詞,“冷”的原因不外乎以下幾種:一是在特定階段發揮了應有作用之後,光榮完成歷史使命、退出歷史舞臺;二是水土不服,所謂“南橘北枳”大致如此;三是人的認識水準有限,解決問題的能力不足;四是拍腦袋的決定,方向不對、用力不均。

  不管是哪一種原因,“破”就意味著“立”,舊的不去、新的不來。從“三駕馬車”到“供給側改革”,從“強刺激”到淘汰過剩産能,從中都能感受到決策水準、經濟結構、社會發展的進步。對於普通百姓來説,我們很難搞懂深奧的經濟理論、數據模型,也很難判斷利好與利空,但是從這些進步的聲音中,在經濟結構不斷調整的過程中,我們或許能夠感受到,企業的産品、市場將會向著更有利於自身和消費者的方向發展。對於消費者而言,這意味著舒適、人性化、滿足感。説不定哪一天,中國企業的産品能夠更好地滿足生活,再去日本搶馬桶蓋、電飯煲,是不是真的就OUT了呢?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