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7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電腦真會明白人類在説啥嗎?

  • 發佈時間:2016-01-24 01:29:48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從蘋果手機語音功能軟體Siri到本田ASIMO機器人,機器似乎越來越善於與人溝通。但一些科學家警告説,今天的電腦永遠不會真正明白我們人類在説些什麼,因為它們根本不會“考慮”到我們在談話時的語境。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近日報道,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博士後阿裏揚·施托爾克及其同事認為,機器不會發展到對人、地點和情景,包括長期的社會歷史有共識,而這些通常是人類溝通的關鍵要素。沒有這些共同之處,我們在與電腦交流時,會發現它們經常處於“迷惑”狀態。

  缺失有效溝通關鍵因素

  施托爾克説:“人們往往認為交流是在傳達一種語言符號或手勢,而忘記了大部分的溝通,在與溝通者的社會背景有關的語境中進行。”

  如果在無語境下進行溝通,難免會産生誤解。例如,“bank”這個詞不只一個含義,如果你持有信用卡,可以有一種解釋,而若你手拿一個釣魚桿的話,會有另一種解釋。在沒有語境的情況下,用兩根手指比劃出一個“V”,可能意味著“勝利”、“兩個數”,或者“這是斷掉的兩根手指”。

  施托爾克表示:“所有這些細微之處對於區分意思相當關鍵,也許超越了文字和信號,由此許多神經科學家關注這個溝通的關鍵。事實上,我們沒有語言、文字和符號,也可以彼此理解。”比如,嬰兒和父母在一個很短時間內建立起的共同語境下,完全可以基於手勢有效溝通。

  他認為,在觀察到人類實現非言語相互理解的實驗證據後,科學家和工程師們應該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對上下文內容的相互理解方面。一些研究表明,相互理解失敗的背後原因是社會障礙,如自閉症。

  加州伯克利大學心理學教授羅伯特博士説:“不需要任何語言,人們在溝通中的理解轉變,對於了解正常社會交往提供了一種新的理論和實證經驗,並且也為理解和治療神經發育障礙、社會交往障礙提供了一個新窗口。”

  大腦存在“意見一致”區

  為了探索人們的大腦如何達到相互理解,研究人員創建了一個遊戲,要兩個對手只能通過比賽動作互相溝通規則,但不能説話,甚至不能看到彼此。由此,消除了語言或手勢的影響。然後,雙方在進行非語言的溝通時,研究人員對其大腦進行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掃描。

  大腦的右半球與左半球的抽象思維和社會交往有關。研究發現,在他們大腦同一區域——位於耳朵上方的右顳葉,當雙方都在試圖傳遞遊戲規則時,變得異常活躍。關鍵是顳葉的顳中在整個比賽中保持了一個穩定的基線活動,除了其中一個人在試圖溝通時突然誤解了對手。

  施托爾克説,當為一個東西建立一個共同的意義,在右側顳葉這些區域的活性會增加。參與者越是彼此了解,這個地區就越活躍。

  這意味著,這兩個玩家大腦的同一區域,正在建立一個類似的思想框架,彼此不斷地測試對方,以確保他們所想的一致,並且只有當資訊變化,他們共同的想法才會更新。這個研究結果曾刊登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

  溝通方式不是統計推理

  施托爾克指出,機器人和電腦是基於對詞意的統計分析來進行交流。如果你通常用“bank”這個詞指到一個地方拿支票,那麼即使是關於釣魚的話題,這個詞也將被假定成這個意思。

  他説:“蘋果的Siri重點在運用統計規律,但溝通不是統計推理。”統計規律可以幫你很多,但它並不是大腦的運轉方式。為了使電腦與我們溝通,它們需要一個認知的架構、不斷捕捉和更新的思想空間,在談話過程中與其溝通夥伴達成共識。

  可以想像,這樣一個動態的思想框架將允許電腦真正了解人所産生的具有曖昧意味的通信信號,包括借鑒幾年以前的資訊存儲。

  施托爾克在研究中發現,大腦的其他區域對相互理解起到關鍵作用。在2014年的研究中,他用腦刺激來干擾顳葉後面的部分,發現它對從以前相互交流的知識中整合信號的方式很重要。後來的研究發現,對於額葉(腹內側前額葉皮層)損傷的患者來説,他們不會依賴對溝通對象的了解程度來決定是否溝通。這兩項研究都可以解釋為什麼這些患者在日常交往中出現社交障礙。

  施托爾克計劃未來使用腦電圖厘清各種概念,進而將對溝通的研究推進到一個新的水準。

  他説:“大多數的認知神經科學家專注于信號本身,專注于字、手勢和其統計關係上,忽略了人們在溝通中運用基本概念的能力,以及日常生活中的靈活性。”語言是很有用的,但只是一種溝通工具,而不是溝通本身。專注于語言,你只是在專注于這個工具,而不是潛在的機制,是大腦中的認知架構來幫助我們溝通。

  相關研究成果刊登在《認知科學》雜誌上。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