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1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沭陽紡織産業智慧化轉型升級 顯現經濟增長新動力

  • 發佈時間:2016-01-22 11:32: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中國經濟網1月22日訊 近年來,沭陽縣不斷加快推動承接紡織産業轉移步伐,加大産業集聚集群發展力度和智慧化轉型升級,取得了顯著成效。

  沭陽縣委書記胡建軍表示,目前,全縣紡織類企業已達226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118家。其中,2015年全縣共招引億元以上紡織項目12個,協議投資總額達49.5億元,全縣紡織服裝産業開票銷售收入同比增長30.6%,遠遠超過全縣工業開票收入16.4%的增速,工業用電同比增長9.8%,也遠高於全縣工業用電3.7%的增速。

  “沭陽正在全力打造智慧針織産業園,推動針織産業智慧化轉型升級,探索‘中國製造2025’‘網際網路+’兩大戰略在傳統製造業中的應用。”胡建軍説,在經濟整體下行壓力比較的大的形勢下,沭陽紡織産業自2013年連續三年保持30%以上的增速,在蘇北23個縣紡織産業增加值排名中從2013年第七位躍升到目前第一位,並且形成明顯的領先優勢,這越發凸顯産業智慧化轉型升級對地方經濟增長的重要推動力。

  據了解,紡織産業是沭陽縣的傳統産業和優勢産業,也是該縣近年來確定的主導産業之一,目前已初步形成了“裝備—紡絲—加彈—織造—印染—成衣”較為完整的産業鏈條,實現了由跟隨式發展向引領式發展加快轉變的良好開端。其中包覆紗産業率先走上了引領發展的道路。2015年10月,由沭陽縣包覆紗協會牽頭,江蘇嘉德纖維科技有限公司、江蘇邦源紡織有限公司、江蘇月源纖維科技有限公司三家企業首次制定的“全國包覆紗加工貿易單號標準”已通過專家評定。

  以設備智慧化為突破點

  胡建軍表示,沭陽早在2014年就明確了“2+1”主導産業戰略,重點集聚紡織服裝、裝備製造以及電子資訊三大成長型主導産業。

  “我們將按照《中國製造2025》行動綱領的要求,把製造業強縣作為工業強縣的重要方略,在提高針織産業園的智慧化水準上下更大功夫,以技術創新推進工業化與資訊化在針織産業實現融合,打造沭陽智慧針織特色品牌。”胡建軍表示,只有實體産業實現智慧製造,才能帶動産業鏈條上相關領域的轉型升級。因此,在已有全産業鏈紡織工業的基礎上,沭陽將大力推進設備智慧化作為全縣紡織産業智慧化轉型升級的第一步。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秘書長、新聞發言人孫淮濱表示,傳統紡織行業是一個人力資源密集型行業,隨著國內勞動力成本不斷上漲,同時銀行信貸對於傳統過剩産業惜貸,融資成本更高,智慧製造可以減少人手、降低成本、提質增效,推進紡織製造環節的智慧化是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必要途徑,如果企業不向智慧製造轉型,將會被市場淘汰。

  據沭陽縣委常委、沭陽經濟開發區黨工委副書記楊雲峰介紹,為了鼓勵該縣紡織企業設備升級,吸引高技術企業投資沭陽,智慧針織産業園對入園企業依據設備實際投資額(500萬以上)給以3%-10%的獎勵。此外,還給予廠房租售靈活、租金房款分期付款、水氣優惠以及配套保障等政策支援。

  自2015年9月全力打造全國首個智慧針織産業園以來,目前已經有4家規模企業入駐,總投資超過10億元,如果投資商能夠按約定投入智慧設備,將獲得政府超億元的設備獎勵。

  此外,園區還與全球最具盛名的針織機械製造商義大利羅拉蒂(LONATI)集團簽署了10000台供貨協議,後續的産品展示中心、研發中心、銷售服務中心也同步建設。

  5-10年實現産業全智慧化轉型升級

  胡建軍告訴記者,隨著智慧化轉型升級的實踐,沭陽智慧針織産業園2015年明確了“未來針織靠智慧,智慧針織看沭陽”的發展定位,園區在設備管理、行銷、環保方面都要充分體現智慧化要求。

  他表示,在設備智慧化升級改造之後,將進一步整合全縣規模以上紡織企業資源,持續發力,拉長增粗産業鏈條;通過引進和建設研發設計、資訊化行銷策劃、金融投資等八大平臺,力爭利用5—10年時間,將産業園打造成集技術創新、科技成果轉化、高新技術企業孵化、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等功能于一體的百億乃至千億級智慧針織品生産基地,推動針織産業設計、加工、産品、管理和服務體系各環節全智慧化轉型升級。

  孫淮濱也指出,按照國際製造業的發展趨勢,製造業正從硬體、設備、生産資源等有形資産向軟體、服務、解決方案等無形資産轉移。工業4.0時代,消費領域線上線下聯動,物品消費與服務消費的邊界也會越來越模糊,紡織産業智慧化要基於系統化、數據化分析,充分滿足消費者個性化、定制化需求,實現製造和服務智慧化融合發展。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