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18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垃圾用好也是“寶”——山東部分地區垃圾資源化利用見聞

  • 發佈時間:2016-01-21 13:22:47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新華社濟南1月21日電(記者周科)面對城鄉日益增多的生産和生活垃圾,各地普遍採用的處理方法是填埋或焚燒,造成二次污染問題。記者近期在山東省部分地區調研發現,過去被人們認為的垃圾,現在全成了“寶貝”。

  走進昌樂縣金絲達新能源項目基地,眼前堆放整齊的窨井蓋,形狀各異的垃圾桶和苗木盆,還有崗亭和公廁樣板房等。讓人難以想像的是,這些硅塑和木塑産品都是從人們日常的生活和生産垃圾中提煉生産的,就連該基地的職工食堂外墻,也是以垃圾為原料製作的建材砌成的。

  “把垃圾變成産品,緣于我們把所有垃圾都當做有價值的原料。通過對垃圾的分選,找到各種不同材質的原料並加以資源化處理和利用。”在昌樂縣金絲達新能源項目基地展廳內,項目經理張凱告訴記者,這裡擺放的都是從垃圾堆裏淘出來的“幹貨”,有塑膠、布匹、橡膠等輕質物,可製作再生塑膠製品;有玻璃、砂石、陶瓷等重物,可製成建材;還有可燃物料和有機肥,可用於發電和土壤改良。

  一車車垃圾拉進去,一塊塊原料送出來……記者透過外墻玻璃看到,整個工藝流程在封閉式的車間內進行,採用全機械化自動分選。垃圾卸入儲料池後,由行車抓鬥上料,經均勻布料後進行多級破碎、剝離、淘洗、分選。在這個過程中,各類垃圾全被機器“吃幹榨盡”,並通過5條傳送帶找到各自“歸宿”,最後變成5種真正可利用的資源。

  除了分選車間外,還有資源化利用車間。這裡將分選出來的不同材質垃圾製作成各種産品,有的被製作成燃料棒用於發電。而在分選過程中,含有高濃度有機質的淘洗液經過厭氧産生沼氣,也可作為清潔能源用於發電。

  山東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王曙光説,相比傳統垃圾填埋或焚燒,這種變垃圾處理為有效利用的做法,不但節約土地資源,避免了重金屬污染,而且減少了有害氣體排放及有效資源的浪費,實現了垃圾處理減量化、資源化和無害化。

  如今,以昌邑市和昌樂縣為中心,輻射周邊城市的生活垃圾、農業廢棄物、禽畜糞便、陳腐垃圾等都可以通過資源化處理和利用,當地群眾不再為可回收和不可回收的垃圾分類而糾結,直接被清潔工人收集後,由環衛部門的車輛打包送往兩地的生産車間“消化殆盡”。

  “在我看來,沒有真正的垃圾,它們都是永不枯竭的資源。”該垃圾資源化利用項目的研發人、山東濰坊金絲達實業有限公司董事長劉國田説,“待我們的項目擴産後,不但能消化城鄉每天新增的垃圾,而且還能消化此前被人們填埋的垃圾堆。”

  當前,我國一些地方垃圾無序堆放帶來的“垃圾圍城”“臟亂差”等問題日益加劇,這已成為影響城鄉環境面貌的一大問題,困擾和阻礙著社會發展。據中國城市環境衛生協會統計,我國每年産生近10億噸垃圾,歷年堆存的垃圾量超過70億噸。如此龐大的垃圾何處安放?

  劉國田認為,我國城鄉實行環衛管理的地區大多采用“戶集、村(居)收、鎮(街道)運、縣(市)處理”的傳統模式,而且是採用簡單填埋、焚燒等手段。他建議國家應出臺鼓勵資本投資建設城鄉生活垃圾資源化利用項目的政策措施,加快環衛管理産業化,以政府花錢購買服務,委託企業市場化運作的方式,推行垃圾無害化、資源化處理和利用,解決傳統填埋、焚燒等方式造成的二次污染問題。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