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08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獵鷹九號”一定要在海上回收嗎?

  • 發佈時間:2016-01-19 01:30:33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 付毅飛

  北京時間18日淩晨,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在加利福尼亞州范登堡空軍基地,用獵鷹九號火箭成功將Jason-3海洋觀測衛星送入軌道。但在隨後的海上回收試驗中,該公司沒能延續此前陸地成功回收的好運。一子級火箭降落海上平臺後倒下爆炸,試驗功虧一簣。

  航太專家、《國際太空》雜誌執行主編龐之浩認為,此次試驗面臨幾種不利因素。

  一方面,這是“獵鷹九號”首次在范登堡空軍基地發射,回收地點氣候不好,甚至導致轉播信號中斷。而形態細長的火箭在垂直著陸時,受氣流影響非常大。

  另外,上次成功回收的是新版獵鷹九號v1.2火箭,推力、推進劑數量以及精度、姿態、軟著陸等控制方面都有增強。而此次試驗用的是v1.1系列最後一枚火箭。“過去有兩次回收失敗,實質上都是火箭反推力不夠導致硬著陸。”龐之浩説。

  關於這次回收失敗的原因,目前有兩種説法。有人認為仍是火箭反推力不夠,著陸速度過大,使支架損壞。但SpaceX稱火箭著陸輕柔且精準,是因三號支架沒有完成鎖定而傾覆。

  龐之浩表示,該公司此前的回收試驗中,有過因結構部件問題導致失敗的先例,民營航太公司還應在品質管理方面進一步改進。

  當然,SpaceX的腳步不會停止,其計劃在2月6日再次發射獵鷹九號v1.2火箭。

  但是一定要在海上採用垂直的方式回收嗎?

  中國航太科工集團二院二部研究員楊宇光對此並不看好。他表示,相比在陸地回收,海上回收對火箭落點精度的要求高得多;選擇垂直回收方式,對姿態控制要求非常高。加上氣候、海浪等,要在這麼多影響因素之間找到交集很困難。“即使這次成功,並不代表能提高下次的成功率。要滿足的條件太多。”他説。

  但海上回收的最大優點,是在回收點的選擇上限制很少,更便於選擇火箭一子級的自然落點。

  楊宇光介紹,針對大多數軌道的發射任務,火箭都是向東飛行;飛行過程中,子級分離時運作軌跡通常是向斜上方,分離後會繼續向前飛,其落點會比分離點更遠離發射點。

  對於“獵鷹九號”來説,大多是從位於美國東南海岸突出半島的佛羅裏達州升空,再往東飛。要想回收只有兩個選擇:海上回收,或者讓火箭飛回陸地。

  2015年12月22日,獵鷹九號火箭從佛羅裏達州卡納維拉爾角空軍基地起飛,大約2分30秒後一子級分離,調頭返回並垂直降落在距發射場不到10公里處。

  楊宇光説,那次發射的載荷品質遠低於火箭運載能力,一子級分離後還有足夠多的燃料,以調整速度和方向返回發射場。

  有報道稱,對於本次任務,SpaceX也曾申請陸地回收,但火箭著陸前要飛越一片瀕危野生動物保護區。為避免危及這些動物,美國聯邦航空管理局沒有批准這項申請。

  由此看來,堅持海上回收並不完全是SpaceX一意孤行、博取眼球之舉,其中不乏無奈。

  在2015年舉行的第66屆國際宇航大會期間,楊宇光與SpaceX負責發射業務的副總裁羅森有過交談。羅森説該公司有設想在德克薩斯州建發射場,火箭發射後可以在佛羅裏達州回收。楊宇光認為,按其思路火箭發射後確實會飛越佛羅裏達州,但是該地區形狀細長、人口密集,可選擇的落點有限。

  他建議在澳大利亞西海岸建發射場,火箭一子級落點正好在陸地上。而且澳大利亞人煙稀少、地勢平坦,很適合進行火箭回收。“在前進的方向選擇地面著陸點,這是我更推崇的方式。”他説。

  對於此次試驗失敗,楊宇光覺得非常可惜。他表示,火箭回收方式有很多種,許多國內航太專家更傾向於水準回收方式,可以避免垂直回收固有的不穩定性。

  此外他認為,可回收不代表可重復使用,可重復使用不代表低成本。

  “太空梭的教訓太慘痛了。”楊宇光説,太空梭的可回收程度非常高,但成本仍高得驚人。“兩個固體火箭助推器落入大洋,用船打撈,費用很高。收回來的部件還需全面檢測,更換損壞的零件,比如軌道器上安裝的24000塊防熱瓦,要一塊塊檢查。”他説,“各種成本加起來還不如一次性使用划算。”

  龐之浩也認為,未來火箭回收技術還要攻克一大難關,即火箭回收後只需經過簡單低成本維修和加注燃料就能再次發射,就像飛機發動機那樣。但這是極大的挑戰。

  “航太器可重復使用技術應該發展,但採取什麼樣的設計思路和途徑,還有待進一步探索。”楊宇光説。

  (科技日報北京1月18日電)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