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視“六分之五”的警示意義
- 發佈時間:2016-01-18 01:31:42 來源:科技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茶余飯後
科學家的工作時間如何分配?國辦日前發佈的《關於優化學術環境的指導意見》給出了答案,確保用於科研和學術的時間不少於工作時間的六分之五。看似個人就能決定的小事,如今成了國家大事。這不能不令人警醒,科學家的科研學術時間為何得不到保障?
科學家的時間都去哪兒了?有人回答:“三分之一跑項目,三分之一開會,剩下三分之一搞科研。”這並非戲言。相關部門調查顯示,不少科學家真正用於科研的時間不足1/3。究其原因,主要在於科研項目申報名目繁多,評估評審程式繁瑣,今天你去評別人,明天你被別人評,業界甚至流傳這樣的話“不是在參加評審,就是在參加評審的路上”。
讓科學家的工作時間回歸科學研究,是關係科技水準提升,創新驅動戰略能否落實的大事。事實上,早在上世紀60年代初出臺的“科學十四條”中,就對保證科技人員每週有5天時間搞科研作出了規定,在當時六天工作制的背景下,是科研工作有序展開的堅強保障。如今,放眼世界,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蓄勢待發,創新在綜合國力競爭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國辦發文重提“六分之五”,發人深思。
韆鞦基業,人才為先。確保科學家不少於“六分之五”的科研時間,必須改革現有科研管理體制機制,健全激勵創新的學術評價體系和導向機制,不以行政決策代替學術決策。優化科研管理流程,避免讓科技工作者陷入各類不必要的檢查論證評估等事務中,營造風清氣正的學術環境。減少行政干預、砍掉繁文縟節,保證待遇與貢獻相匹配,科技人員才能解除後顧之憂,把更多時間與精力用到研究上,讓創新蔚然成風,為提升綜合國力注入強大推力。(據新華社電)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