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北京去年一般公共預算收入4723.9億

  • 發佈時間:2016-01-16 08:08:09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十二五”時期對北京發展具有重要歷史意義。昨天上午,北京市發改委召開新聞發佈會,首次系統介紹了北京在“十二五”期間經濟社會發展情況。相關負責人表示,首都經濟發展的品質效益明顯提高,具體表現為三個“突破”、三個“佔比過半”、三個“國內領先”。北京生態環境持續改善,實現“三升三降”。

  ■經濟

  前年經濟總量突破2萬億

  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介紹了三個“突破”:一是2014年,北京全年經濟總量突破2萬億元,2015年經濟仍保持平穩健康增長態勢。

  二是“十二五”期間,社會消費品零售額突破1萬億元,年均增長9.9%。北京市成為我國首個商品消費突破萬億元的城市,消費需求對全市經濟增長的拉動力進一步提升。服務性消費較快增長,佔市場消費總額的比重達到45%左右。

  三是一般公共預算收入連續跨越千億級大關。2011年突破3000億元,2014年突破4000億元,2015年達到4723.9億元。財政對優化城市功能、改善生態環境、提高城市治理水準、保障民生等的支援力度不斷加大。

  “十二五”期間,經濟發展的以上三個“突破”表明,全市經濟綜合實力躍上新臺階。

  對於三個“佔比過半”,主要是指:生産性服務業佔全市經濟的比重一半以上;“六高四新”佔全市經濟總量的一半以上;承擔的國家科技重大專項一半以上。

  ■人口

  增量和增速逐年雙下降

  “十二五”時期,北京聚焦人口過多、交通擁堵等“大城市病”問題,體現了治理“大城市病”更大的決心和力度。加強城鄉統籌協調,城鄉經濟社會一體化發展新格局基本形成。

  相關負責人表示,“十二五”前4年,本市常住人口年均增量和增速分別較“十一五”時期回落37.4萬人、2.7個百分點。

  同時,北京人口增量和增速也是自1978年有人口統計數據以來,首次實現增量和增速逐年雙下降的時期,體現了功能疏解、産業調整的成效。

  ■交通

  地鐵運營里程增218公里

  在交通擁堵治理方面,堅持公交優先發展戰略,加大軌道交通建設力度。負責人表示,“十二五”時期軌道交通建設投資近2000億元,新增運營里程218公里,增量規模全國領先,總里程達到554公里,位居世界先進城市行列,工作日客運量超千萬成常態。

  此外,累計施劃公交專用道近425公里,中心城地面公交日均客運量超1400萬人次。

  同時,完成疏堵工程408項,加快主幹路、微迴圈、綜合交通樞紐、停車設施、智慧交通系統建設,城市路網進一步完善。

  ■教育

  累計增中小學學位19萬個

  “十二五”末,財政性教育經費是“十一五”末的2倍。學校學位增多了,大力實施學前教育、中小學建設、市屬高校三個三年行動計劃,累計增加幼兒園學位10余萬個,中小學學位19萬個。

  此外,“十二五”時期,城鎮新增就業216.7萬人,動態消除城鄉“零就業家庭”,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1.6%以內。重點提高中低收入人群、一線職工收入,“十二五”前4年本市城鎮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長7.2%,農村居民每人平均純收入年均增長8%。

  構建“以租為主”的基本住房保障體系,累計建設籌集各類保障房100萬套;完成8.3萬戶棚改和6562萬平方米老舊小區綜合整治;10.8萬戶東西城平房居民實現清潔供暖,農村和城鄉接合部7.6萬戶居民實現“煤改電”。

  ■城市管理

  累計拆違建4611萬平米

  “十二五”期間,本市組織開展環境建設精細管理行動,累計拆除違法建設4611萬平方米,嚴厲打擊違法群租,持續開展地下空間違法居住清退,城市環境秩序明顯改觀。

  展石景山城市管理體制改革試點,夯實基層管理力量,強化聯動綜合執法。網格化社會服務管理體系覆蓋90%以上的街道和社區。

  城市運作保障和管理水準方面,加強資源能源保障,南水北調中線全線通水。基本建成四大熱電中心,陜京三線等重大能源基礎設施建成投用。城市防災減災和應急管理水準明顯增強。

  ■城鄉統籌

  解決29萬農村勞動力就業

  據了解,“十二五”期間,投資進一步向郊區傾斜,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投向郊區比例保持在50%以上。社會公共服務網路向郊區延伸,新建65所城鄉一體化學校、105所村辦幼兒園,加固改造100所農村校舍。建立了城鄉一體的就業服務管理制度,“十二五”期間共幫助就業和轉移就業約29萬農村勞動力。

  此外,農民收入水準顯著提升。2014年,農村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已突破2萬元,連續6年高於城鎮居民收入增幅。相對低收入農戶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增幅連續5年高於全市農民平均水準。

  同時,建設美麗鄉村1000個。山區順利搬遷,4.4萬山區農民搬出了新生活、新生態、新農民。

  ■簡政放權

  取消下放439項審批事項

  據相關負責人介紹,“十二五”期間,北京市政府下大力氣簡政放權,取消和下放439項行政審批事項。優化投資項目審批流程,審批時限由300多個工作日縮短到109個工作日。首次全面公佈市級部門4668項行政權力清單和116項責任清單。修訂政府核準的投資項目目錄,核準事項減少65%。建成市政務服務中心,40個部門、740項審批事項全面進駐。

  同時,實施了工商註冊資本登記制度改革,“先照後證”“三證合一、一照一碼”在全市範圍推廣,企業辦理各類證照時限縮短至3-5個工作日。

  此外,修訂發佈《北京市政府定價目錄》,削減了56%的政府定價項目。首次實施企事業單位用氣用熱分區域差別定價,價格在促進功能疏解、結構調整和提高城市治理能力中的作用更加凸顯。

  ■醫療養老

  每年新增1萬張養老床位

  “十二五”期間,城鄉養老保障和城鎮醫療保險參保人數分別達到1768萬人和1765.2萬人,比“十一五”末分別增長34.8%和29.4%。破除機關事業單位與企業職工社會保險“雙軌制”,實現養老、醫療、工傷和生育保險制度統一。建立了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和城鄉居民大病保險制度。

  2014年,全市戶籍居民平均期望壽命達到81.8歲,比2010年增加1歲。免費公共衛生項目增多了,北京市面向城鄉全體居民免費實施了12大類46項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實施了11項重大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分別比國家規定範圍多2項和6項。開展社區衛生機構標準化建設,推進社區衛生服務模式改革。

  為應對人口老齡化有了頂層設計,制定了《北京市人民政府關於加快推進養老服務業發展的意見》。2011年起,設立為期5年、年均5.2億元市級養老服務專項資金。推進154個街鄉鎮養老照料中心建設,強化其在居家助老、社區托老等方面的樞紐和輻射作用。加快養老機構建設,每年新增1萬張養老床位,養老床位達12萬張,每千名戶籍老人擁有床位數38張。(賈婷)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