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6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大股東再出動10天買111億元

  • 發佈時間:2016-01-16 06:33:06  來源:廣州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産業資本增持熱

  能否守住階段底

  昨日數據顯示,去年12月M2增速、新增人民幣貸款均不及預期,央行口徑末人民幣外匯佔款下降7082億元,創歷史最大降幅,且昨日午間市場傳出部分銀行停止中小創股權質押,僅接受滬深300成分股質押的消息,受此影響,午後A股兇狠跳水,滬指大跌超4%。

  但監管層暖風頻吹。昨日盤後,證監會稱,目前尚未出現上市公司大股東因股票質押回購業務而平倉的情況。兩融業務中多數客戶已經採取追加擔保物等方式避免了強平。今年來融資融券日均平倉約6000萬元,大降四成,對市場影響有限。同日,央行開展1000億MLF操作定向放水,為節前市場注入流動性。

  今年以來短短10個交易日,滬指跌去16%,但大股東、高管等重要股東增持規模已達111億元,從去年7月份以來累計增持3200多億元。分析稱,正常情況下,産業資本大量增持意味著階段性底部隱現,而當前市場變化較大,能否守住底部還需觀察,投資者仍要謹慎,小心追高。

  專題文/圖/表 廣州日報記者張忠安、李婧暄、楊欣

  A股歷史上幾次規模相對較大的重要股東增持情況

  1. 2005年8月開始,增持數量突然飆升,在此後的六個月累計增持了93.44億元,開啟A股大牛市的前奏。

  2. 2008年8月指數從6124點跌到2300點左右,再度出現大股東增持,5個月累計增持了100億元。A股探底反彈到3478點。

  3. 2010年12月份開始,出現一波增持,A股出現短線反彈。

  4. 2011年5月~9月,A股增持規模也不小,達99.93億元,但A股在經歷小幅反彈後持續下跌。

  5. 2012年9月~11月短短的三個月,重要股東增持了125.51億元,當年12月份後滬指大漲20%多。

  6. 2014年5月和6月,重要股東又大幅增持了257.23億元,一個月後A股開始一輪上漲到5178點。

  7. 2015年三季度,重要股東增持規模飆升到2041億元,11月和12月又買了933億元,但指數至今仍未明顯止跌。

  “一等公司忙增持和員工持股,二等公司承諾不減持……”A股持續波動,虧了股民,火了段子手。在指數出現第三輪深度調整後,以上市公司大股東為代表的産業資本再度出手爭當“一等公司”。

  329家公司

  獲589位重要股東增持

  “任何時刻拿著一等公司!”這是一些專業投資者的建議。1月15日,奧特佳宣佈,該公司股東西藏天佑投資14日增持上市公司股票29.12萬股,佔公司總股本的0.03%。三安光電同日表示,股東三安集團也在今年的1月14日通過交易系統增持544.90萬股,約佔上市公司總股本的0.21%。

  同花順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1月15日收盤,滬深兩市有329家上市公司獲得589位重要股東(大股東、董監高、員工持股以及持股比例在5%以上的股東)781次增持,增持總市值為111.04億元,涉及8.57億股。達華智慧、廣發證券、蘇寧雲商、加加食品、中國聯通、中信國安、金融街、湖南發展、長江傳媒等34家公司被增持的市值在1億元以上。

  在上述329家被增持的公司中,有37隻個股被重要股東連續增持達到5次以上。以通威股份為例,今年以來,包括袁仕華、禚玉嬌、楊仕賢、陳平福、郭異忠、晏保全等在內的上市公司高管和大股東通威集團高管集體增持自家股份52次,累計增持89.19萬股, 累計增持的市值約為1089萬元。與此同時,四方股份、天虹商場、粵水電、寶塔實業等多家上市公司重要股東增持次數也在10次以上。

  員工增持虧了老闆賠

  部分上市公司董事長再度為員工增持兜底。東方海洋在1月13日發佈公告稱,在近期市場非理性下跌的背景下,該公司實際控制人、董事長車軾倡議全體員工積極買入公司股票,“凡2016年1月13日至1月15日期間凈買入的東方海洋股票,且連續持有12個月以上並在職的,若因增持産生的虧損,由本人予以補償;收益則歸員工個人所有。”而在去年7月到8月份,包括皇氏集團董事長黃嘉棣、暴風科技董事長馮鑫、騰邦集團董事局主席鐘百勝等都發佈“鼓勵員工增持,虧了老闆賠,賺了員工自己拿”的倡議。

  “A股還是相對高估,但高估有高估的理由。我仍然看好A股。”此前多次提醒A股風險的萬聯證券首席投資顧問古振華對廣州日報記者表示。而根據記者對比,上市公司重要股東增持或回購往往發生在二級市場持續低迷、優質個股被嚴重低估的時候。且産業資本增持潮之後,往往會有一波強勢反彈行情。因此,在正常情況下,重要股東大量增持可能意味著短期階段底部或隱現。

  市場焦點

  上市公司頻打“重組”牌 行情低迷成功率或不高

  新年伊始,上市公司又開始頻頻打出“重組”牌。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以來截至14日,共有309家上市公司涉足並購重組,較去年同期111家公司同比增長178.38%。

  統計數據顯示,在目前已完成或正在進行並購重組的上市公司中,並購交易總價值在10億元以上的公司達到79家。

  與以往的並購重組傾向於整體上市或借殼上市不同,近兩年來上市公司的並購重組主要是進行外延式擴張,橫向縱向擴展産業鏈,或是轉型進入新的行業,提升核心競爭力的同時助力市值拉升。有市場人士認為,實施並購重組的公司,其後續盈利能力和市場表現均會有較為顯著的提升。

  不過,也有投資者認為,市道低迷,不排除部分上市公司是為了維護股價而頻打“重組”牌。據記者不完全統計,在2015年6月29日至7月7日的A 股深幅調整期間,滬深兩市就曾經出現多達651家上市公司發佈停牌或停牌進展公告。

  但隨後而來的卻是上市公司重組頻頻流産。統計數據顯示,2015年11月1日至12月底,兩市有36家公司宣佈終止正在籌劃的重大資産重組事項。這些公司叫停重大事項的原因裏,未能談妥價格或者重組標有不確定事項,成了主要原因。

  本報記者了解到,在低迷市道中發佈停牌公告,與其説是籌劃重組,更不如説許多上市公司停牌是為了規避風險,因此所謂的“停牌”也就成了當時的藉口,而一旦行情穩定,以“重組失敗”作為了結也是理所當然了。

  操作建議

  1

  謹慎追高增持概念股

  在今年以來的增持中,A股卻節節敗退,昨日上證指數盤中跌幅一度超過4%,權重股集體遭到拋壓,前期強勢的供給側改革概念鋼鐵煤炭大幅回調。滬指下跌也拖累創業板指數盤中跌幅超過3%。有分析稱,市場出現深幅調整時,大股東等大規模增持有利於增強市場信心。不過,在當前極端背景下,産業資本對股價的影響也可能失靈,或者效果滯後。

  從個股而言,如果市場步入熊市,即使有大股東增持,對股價的影響並不明顯。如中國建築上市之初,曾受大盤回調影響,股價衝高回落後跌破發行價。自2009年底,大股東多次實施增持計劃,但股價始終並無太大起色。騰邦國際大股東從去年7月份就開始連續增持,但股價也未能獨善其身,今年以來短短10個交易日跌幅也超過20%。另外,同期被增持規模較大中葡股份、長園集團、飛馬國際、新世界等都未能走出獨立行情。

  因此,在目前市場敏感期內,影響市場波動的幾大因素並沒有完全消除,雖然在多數機構人士看來,3000點附近已接近底部,但還需要反覆打磨,在市場沒有企穩背景下,投資者依然要謹慎前行,小心追高。

  2

  三特徵避開重組地雷股

  儘管,去年下半年以來,證監會著力打擊重組過程中的內幕交易行為,目前看來已初見成效。越來越多的重組公司選擇將停牌時間節點前移,以圖堵上內幕交易的漏洞,不過,提前停牌也為重組帶來了不確定性,使得許多投資者蒙受損失。因此如此挖掘重組成功率高的上市公司,避開重組流産的“地雷”公司成為一門學問。

  如何判斷重組的風險和把握投資機會?廣州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張廣文表示,重組成功概率較大的公司,一般具有以下特徵:大股東背景很強;資産關聯度以及盈利能力較強;重組後的資産對現有資産是增量,回報率比現有資産要高,估值合理。

  考慮到審核要經歷董事會、股東會、國資委、證監會、交易所等各個環節,審核週期長,投資者應更多關注預案提出不久的和批復後真正能實施的上市公司。

  宏觀數據

  12月M2及新增信貸均遜預期

  新增外匯佔款創歷史最大降幅

  資本流出壓力大

  降準預期高企

  廣州日報訊 (記者李婧暄)央行昨日公佈的主要金融數據顯示,去年12月,M2貨幣供應同比增長13.3%,低於預期的13.6%;新增人民幣貸款5978億元,不及預期的7000億元;社會融資規模1.82萬億元,遠超預期的11500億元,前值從10200億元修正為10181億元。

  與此同時,昨日公佈的去年12月末央行口徑人民幣外匯佔款下降7082億元,至24.85萬億元,創歷史最大降幅,與同月外匯儲備下降幅度基本吻合,顯示在人民幣匯率快速下跌的背景下,購匯需求猛增,外匯流動性需要央行補充,資本流出壓力倍增。

  儘管此前降準預期一度落空,但新近公佈的數據令更多市場人士對今年後續降準仍抱有預期,認為降準只會遲到而不會缺席。

  數據解讀一:

  M2高增

  貨幣供應較快增

  數據顯示,截至去年12月末,廣義貨幣(M2)餘額為139.23萬億元,同比增長13.3%,增速比上月末低0.4個百分點,比上年末高1.1個百分點。狹義貨幣(M1)餘額為40.10萬億元,同比增長15.2%,增速比上月末低0.5個百分點,比上年末高12.0個百分點。

  央行調查統計司司長盛松成表示,去年下半年以來M2增速一直保持在13%以上,四季度M1增速保持在15%以上。説明下半年尤其是四季度以來貨幣供應量確實增加較快,表明市場流動性總體寬裕,經濟活躍度有所提升。

  盛松成指出,M1指標顯示企業運作活躍度有所提高,具體有三個因素,其一,去年年底企業存款定期轉活期比較多;其二,國家加大穩增長力度;其三,去年下半年以來證券公司的客戶保證金大量減少,單位的活期存款增長,去年6~12月客戶保證金同比少增2.13萬億元,其中去年12月當月同比少增8000億余元。

  M2增速較快但比較合理,原因在於,一是M1拉動M2;二是去年人民幣貸款首次突破10萬億元,導致人民幣存款增加;三是因為近年來金融機構的債券和股權投資增加較多,導致了派生存款的增加,去年M2增加一定程度反映金融機構資金運用結構的調整。

  數據解讀二:

  中長期貸款增速上升

  減慢GDP回落的速度

  匯豐經濟學家屈宏斌認為,非銀行金融機構貸款顯著下降是貸款走弱的主要原因。企業貸款保持穩定增長,中長期貸款穩健或與近日基建投資發力有關。社融總量超預期增長1.8萬億元,委託貸款債券融資走高是主因。信貸增長有所恢復,但仍有上升空間,穩增長仍需貨幣,財政共同發力。

  招商證券謝亞軒認為,企業中長期貸款佔全部信貸的佔比為68%,是2015年以來最高的月份。作為宏觀經濟的領先指標之一,近三年的企業中長期貸款佔全部貸款的佔比的中樞出現趨勢性下降。2015年四季度為35%,雖好于三季度19%,但是仍弱于2014年至2015年Q1的各季度值,波動區間為(36%,50%)。總體而言,中長期貸款同比增速上升只能減慢GDP回落的速度,而提升經濟增速的效果已顯著弱于過去。

  降準預期

  高企的原因

  1

  節前資金需求大

  復星固定收益首席投資官韓同利指出,臨近春節,資金需求大;這些因素均令市場銀根收緊,內地人民幣流動性下降。因此,要維持A股穩定,韓同利認為央行應馬上降息降準,為市場注入流動性。

  2

  外匯佔款大降 資本流出壓力山大

  昨日公佈的去年12月末央行口徑人民幣外匯佔款下降7082億元,至24.85萬億元,創歷史最大降幅。2015年全年,外匯佔款減少2.21萬億人民幣。分析稱,這與12月外匯儲備下降幅度基本吻合,顯示在人民幣匯率快速下跌的背景下,購匯需求猛增,外匯流動性需要央行補充,資本流出壓力倍增。

  同時,昨日央行公佈數據稱,去年12月當月外幣存款和貸款續現雙雙減少。招商銀行分析師劉東亮預期2016年寬鬆政策會繼續,維持全年降息2~3次、降準4~5次的判斷。

  3

  需求弱 放貸審慎

  澳新銀行稱,新增貸款低於預期主要由於信貸需求疲弱,以及信貸風險上升導致商業銀行放貸審慎。近期而言,中國央行的政策重點仍將是降低實體經濟的融資成本,或最早將於本月降準50個基點。降準後,央行可能降低常備借貸便利的利率。恒生銀行高級經濟師姚少華博士預期央行或再降準4次,每次50個基點,以及減息2次,每次25個基點,“我們預期今年M2增長約為13.0%,新增人民幣貸款或為10萬億元,社會融資規模約15萬億元。”

  連結

  昨日央行開展

  1000億MLF操作

  昨日,中國央行對9家金融機構開展中期借貸便利操作(MLF)共1000億元,期限6個月,利率3.25%。央行表示,繼續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小微企業和“三農”等國民經濟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支援力度。

  去年12月央行對13家金融機構開展MLF共1000億元,期限6個月,利率3.25%;同時收回到期中期借貸便利1300億元。12月末,中期借貸便利餘額6658億元。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