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5月19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寧可財政割肉,也不讓農民吃虧

  • 發佈時間:2016-01-15 07:31:27  來源:新華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前不久召開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提出,要高度重視農産品去庫存、降成本,這是今年中央關於農村工作的最新提法。

  農産品去庫存,主要是去哪些庫存?近年來,油料作物和棉花的種植面積逐年減少,其中食用油的原料還大量依賴進口,因此不存在去庫存問題。果蔬、畜禽等産品,價格上雖有波動,儘管局部地區某些品種在某個時段有滯銷現象,但從全局來看,也不存在庫存積壓問題。只有糧食的庫存積壓問題越來越嚴重,中央提出的農産品去庫存,主要指的是糧食要去庫存。

  就我省情況來看,前年秋收糧食倉容緊張,這一問題就已顯現。去年夏收和秋收之後,倉容緊張全面出現,無論是蘇中、蘇北糧食主産區,還是蘇南糧食主銷區,糧倉全面爆滿,庫存達歷史新高。儘管近年來我省危倉老庫改造的力度很大,新增的倉容數量也很多,無奈面對的是“進多出少”的局面,新增倉容還是趕不上糧食庫存增加的速度。

  糧食是有存放年限的,過了存放年限就不能供人食用。有人會説,庫存太多,那麼趕緊拍賣啊,賣給糧食加工企業、飼料加工企業和工業用糧企業等等。事實上沒有這麼簡單。省糧油商品交易市場是我省最大的國有糧食交易市場,負責人滕立軒向記者透露,去年以來,國家托市收購的糧食,無論是稻穀還是小麥,拍賣的成交率是近年來最低的。以往正常年份,每年年初拍賣的是上一年收儲的糧食,但今年1月,我省拍賣的是2013年和2014年的糧食,而且這兩個年份收儲的糧食還遠沒賣完,去年收儲的糧食當然更輪不到拍賣了。即使拍賣成交的糧食,也有地方政府“暗中”助力:為了儘快騰出倉容、化解庫存,準備新一年的收儲,地方財政對糧食拍賣進行了補貼,最近蘇中地區就是這麼做的。如果沒有地方財政補貼,這些糧食是拍賣不出去的。

  為什麼拍賣不出去呢?因為國內市場的糧食價格比較低,低於拍賣價格。國內市場糧價低,是因為國際市場的糧價低。滕立軒告訴記者,上月底,小麥、大米、玉米三大穀物國內外差價分別達到每噸771元、745元、790元,換算一下,它們的國際市場價格每斤要比國內低0.3元多。儘管我國對三大主糧的進口是有配額限制的,配額之內的進口糧食稅費較少,可是,由於價差這麼大,即使進口配額以外的糧食,完稅後依然有賺頭,進口糧食因而源源不斷進入我國。而三大主糧之外的大麥、高粱等,進口是沒有配額限制的,這些糧食品種可以在飼料加工和工業用糧上替代小麥、玉米,這就進一步擠佔了三大主糧的去庫存空間。

  看起來,倉庫裏堆不下糧食是“甜蜜的煩惱”,實際上背後隱藏著糧食安全問題。為什麼這麼説?這是因為如果糧食不去庫存,倉容就騰不出來,糧食收儲企業就沒法收購農民交售的糧食;糧庫無能力收儲,糧食只好涌向市場;市場糧食多了,價格就會往下掉;價格低了,農民種糧賺錢少了、甚至不賺錢或虧本,種糧積極性勢必受到影響,進而影響糧食安全。

  糧食如何去庫存呢?省糧食局一位專家認為,從短期來説,一個大前提是要平衡各方利益。從種糧農民這一方來説,必須有合理的利潤才有種糧積極性,國家出臺的最低收購價就是考慮了農民的收益。從國家和地方政府這一方來説,目前去庫存的辦法之一就是“割肉騰倉”。比如説稻穀最低收購價是每斤1.55元收進來的,如果想順價銷售,加上儲存和融資成本在內,銷售價肯定要高於收購價。可是目前市場上的稻穀價格每斤不到1.5元,庫存的糧食如何賣得掉?我省一些縣(市)從去年秋天開始,就是以地方財政補貼的方式支援糧庫拍賣地方儲備糧,騰出了一些倉容,某種程度上緩解了農民賣糧難。更高層面的政府部門不妨也參考地方的做法,“高進低出”化解庫存難題。看上去這是讓財政“割肉”,但畢竟受益的是市民和農民。

  但從長遠角度看,如果一直“高進低出”,財政也吃不消。這就要求儘快改變糧食補貼機制。目前執行的糧食最低收購價,是直接在流通領域補貼農民,好處是售糧農民受益很直接,缺點是把價格和補貼合在一起,補貼政策直接參與了價格形成,以致扭曲了價格,造成國內外糧價相差懸殊。最近,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陳錫文説,將來要推進價格和補貼分開,價格主要由市場形成,如果市價過低,政府採取適當的政策直接補貼農民。這就是近年來中央一號文件頻頻提出的目標價格改革。從去年開始,農産品目標價格改革已在我省和一些地方展開。在農産品去庫存壓力越來越大的情況下,儘快全面實施目標價格改革已箭在弦上,如果目標價格政策全面實施,糧食去庫存才能順利實現。

  當然,降低生産成本也是提高國內糧食價格競爭力、從而實現去庫存的重要途徑。目前商品糧生産的成本主要由三大塊組成:農資成本、人力成本、土地流轉成本。後兩塊成本是由市場決定的,不由種糧農民自主,但降低農資成本則是可以通過科學手段實現的。目前糧食生産中存在化肥農藥使用過多過濫問題,如果能通過測土配方科學使用化肥,省下的成本,其實就是種糧農民的“純利”。

  本報記者 朱新法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