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0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國家科技獎評選首次核查“經濟效益”

  • 發佈時間:2016-01-11 00:29:26  來源:經濟參考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一年一度的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日前在人民大會堂如期舉行,黨和國家領導人親自為評選出的295個獲獎項目和7名外籍科技專家頒獎。《經濟參考報》記者從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工作辦公室處獲悉,今年國家科學技術獎首次組織開展對技術發明獎、科技進步獎通用項目的直接經濟效益、應用情況真實性的核查試點。對此,業內專家表示,只有將核查機制常態化,才能有效防治科研成果上的“浮誇風”。

  獲獎名單顯示,2015年我國基礎研究發展勢頭喜人,重大原創成果引領新興産業發展。在295個獲獎項目之中,國家自然科學獎42項、國家技術發明獎66項、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187項。不過,2015年國家自然科學獎、技術發明獎、科技進步獎受理項目和評審通過項目總數進一步減少,總數比2011年減少21%,進步獎減少近100項。此外,除獎項數目較往年有很大“瘦身”外,代表國內在科技領域最高榮譽的國家科技獎,今年最顯著的特點是其獲獎項目更加注重“産學研用”的協調創新。

  對此,有業內專家直言,“科技經費的大量投入,其最終目的是要給社會帶來收益,尤其是當前我國經濟面臨下行壓力,不管在經費的支出還是成果的直接轉化方面,最終都要給老百姓帶來實實在在的實惠。”

  一般而言,一項科研成果,從理論框架形成到實驗結果的生成再到市場的投入産出,並受到市場檢驗,都要經歷不短的時間。由於經濟效益是科技項目是否獲獎的重要參考因素,而整個流程又缺乏有效的經濟效益倒查程式,導致一些科研成果還未接受市場檢驗就匆匆以預估的方式進行申報,不僅加大了評選的難度和不確定性,也助長了諸多參評科研成果在“紙上的浮誇風”。

  事實上,我國科研成果弄虛作假、虛報瞞報以求更多科研經費乃至拿獎等長期為業內“詬病”,一些地方科技評獎中企業跑獎、造假套取獎金等亂象時有發生。

  針對社會反映的“經濟效益虛高”、“應用情況不實”等可能存在的問題,2015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評選首次組織開展對技術發明獎、科技進步獎通用項目的直接經濟效益、應用情況真實性的核查試點。從初評通過為特等獎、一等獎的項目中隨機抽選項目,委託第三方專業機構進行核查。

  對此,上述業內人士表示,“有關方面現在開啟核查試點,既是對相關社會意見的積極回應,也是國家科技獎評選制度的自我優化。”他也坦言,唯經濟效益是從也不對,需要尋找到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平衡,因為有一些領域是無法用經濟效益來衡量其對社會的貢獻。“不過,對推薦者提供的申報材料進行核查,也是對數據真實性負責,並不是泛泛地提倡‘經濟效益至上’”,該業內人士説。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