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23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鄭保衛在第八屆中國新聞學年會開幕式上的致辭

  • 發佈時間:2016-01-10 11:35:43  來源:人民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張少雷

  各位領導、各位來賓、各位朋友,老師們、同學們:

  大家上午好!

  很高興來到上海,來到復旦大學參加今天的會議!

  首先請允許我代表主辦單位,向各位領導和來賓表示熱烈的歡迎和衷心的感謝!感謝大家在年末和期末最繁忙的時候前來參加今天的會議!

  我們的年會已連續舉辦了8屆,在全國新聞與傳播院校已經形成一定影響力和凝聚力,這離不開大家的真誠參與和支援!

  這次年會從人員規模、會議主題、議程安排看,都是一次高規格、高品質的會議。為此,我要特別感謝復旦大學,感謝復旦大學新聞學院,感謝尹明華院長、童兵老師和張濤甫副院長,以及他們率領的團隊對舉辦這次會議所做的卓有成效的工作。

  來到復旦大學,不由地使我想起了這些年來始終讓我深深懷念著的丁淦林老師。2004年,我和丁老師一起被聘為教育部社會科學委員會委員。我們倆作為新聞傳播學科唯有的兩個委員,常常要為新聞學科建設,包括重點基地審批、重大課題申報、長江學者評定,新博士點設置、以及優秀成果評審等交流意見、協調行動。我感覺丁老師總是那麼認真,那麼執著,那麼好心腸,可以説他為咱們新聞學和傳播學的學科建設嘔心瀝血,付出了辛勤的勞動。他的去世是我們新聞學與傳播學界的一個重大損失,在此,讓我們對丁老師表示深深的懷念和敬意!

  談到丁老師,自然會聯想到這幾十年來同丁老師一起,為我們新聞學傳播學學科建設不辭辛苦、奔走呼號的另外兩位可敬可愛的師長方漢奇老師和趙玉明老師。他們三人在擔任國務院學位辦第一屆新聞傳播學學科評議組成員期間,為我們新聞學科提升為一級學科,為新聞學和傳播學的博士點設置,為新聞教育改革所做的工作可圈可點,讓我們欽佩,更讓我們感念!

  來到復旦大學,還讓我想起了王中先生。王老師不但是復旦大學的驕傲,也是我們整個新聞學界的驕傲。他同我的研究生導師甘惜分老師是我國新聞理論領域的兩位大家。過去,學界總把他倆作為我國新聞理論兩大學派——“北派”人大派和“南派”復旦派的代表,這體現了大家對他們學識的認可和尊重。可以説兩位老人為我國社會主義新聞學的創立和發展做出了奠基性的卓越貢獻。甘老師今年已是百歲高齡,依然健在,而王中老師早已離開了我們,讓我們十分懷念!

  去年元旦我去看甘老師,他拉著我的手説,保衛,我有一個遺憾可能是彌補不了了。他説,王中先生對他的誤解一直沒能夠消除。我知道他所説的是他同王老師上個世紀50年代發生的那場學術爭論,以及此後在學術交往中的一些誤會。我勸慰他説,你這些年在學術觀點上有很多變化,如果王老師在世也會理解你的。

  作為師從甘老師長達半個世紀的學生,我覺得,甘老師和王老師當年的學術爭論,反映了那個時代我國新聞學者對一些新聞學基本問題的不同認知和思考,應該説是那個時代的産物。隨著時代的發展和進步,甘老師的觀點也在發生變化,而這些變化反映出老一輩新聞學者對新聞學術問題孜孜不倦探索求知的態度和精神,值得我們學習繼承。

  今天當我們在談論新聞學科建設和新聞教育改革的時候,對上面幾位老先生不由地會生發出一種濃濃的敬意!我們在座的大都是這幾位老先生的學生,或是學生的學生,甚至是學生的學生的學生。我想我們應該感謝他們在新聞學領域為我們開創的宏偉事業和奠定的堅固基石。他們的這些貢獻,為我們今後更好地傳承好他們的精神和事業增強了更多的責任和信心!

  這次年會的主題是“網際網路時代的新聞學創新”。會議籌辦者精心設計了四個分論壇,分別是“繼承與創新:新聞傳播教育發展”(院長論壇);“危機與突破:新聞學理論創新”(新聞學組論壇);“堅守與轉型:新媒體挑戰與傳媒業突圍”和“涵育與重塑:新聞傳播理論構建”。

  “創新”“突破”“轉型”“重塑”,這些字眼提示我們當前我國新聞教育和新聞學科所面臨的嚴峻形勢和所承受的巨大壓力。我們希望通過研討,大家在我國新聞學科建設發展和新聞教育改革創新的出路和對策方面能夠形成一些共識。

  為了更好地引導大家圍繞會議主題展開深入研討,會議安排了六個主題演講。復旦大學童兵老師演講的題目是《對未來五年新聞傳播學研究的期待》,他將對“十三五”期間我國新聞傳播學研究的方向、內容和方法等發表高見。

  安徽省委宣傳部副部長、安徽師範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院長汪家駟同志演講的題目是《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聞傳播理論自信》,我想他會結合安徽省委宣傳部部長曹徵海同志今年7月在《光明日報》上發表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聞傳播理論的建構》一文,談談如何堅持理論自信,建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聞理論的問題。

  我的發言題目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聞學的科學內涵及建構特點》,想跟大家交流一下我對建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聞學的一些思考。

  上海報業集團副社長、澎湃新聞網黨委書記王偉同志的演講題目是《在未知的河流上播下航標》,這個題目很有詩意,也很有內涵,我想他會帶給我們新媒體背景下傳媒改革的一些全新思考。

  而英國《金融時報》FT中文網原創刊總編輯、復旦大學新聞學院張力奮教授關於《FT新媒體實驗報告》的演講,會給我們帶來國外媒體當前改革發展的最新動態和經驗。

  復旦大學新聞學院院長尹明華教授的演講題目是《傳播教育的終端意識》。他作為媒體人、新聞官員和學者的多重身份,從終端上來談新聞傳播教育問題,其觀點一定會讓大家耳目一新,收穫多多。

  我們的年會始終堅持服務新聞教學、服務學術研究、服務學科建設的宗旨,這其中,學科建設是最重要的一個主題。這屆年會確定以“新聞學創新”為主題,這既是我們長期在關注的話題,也是當前我們需要特別深入探討的話題。

  在會議資料袋裏有一份今年第12期的《新聞記者》。這期雜誌上刊發了一組以《新聞學研究:創新與轉型》為總題目的專題文章,對當前我國新聞學面臨的困境、存在的問題,以及創新發展的路徑和方法進行了較為深入的探討。

  其中,吳飛教授的文章在反思近些年來我國新聞學研究現狀的基礎上提出了要“重新出發”的主張。他認為,要想推進新聞學的研究水準,維護新聞研究在知識場的尊嚴,提升新聞學的學科地位,需要真誠、老實和科學的研究,舍此別無他法。

  張濤甫教授認為,新聞學研究不能搞修修補補,而是需要整體轉型,需要改變原有的話語體系。他還提出要將新聞學轉變成一個“經驗性學科”。

  也有文章提出要實現從“新聞學與傳播學”到“傳播學與傳媒學”的調整和轉變。

  看得出,大家都在積極思考新聞學的創新和發展問題,或找問題,或提警示,或探討對策與出路,其精神實在可嘉!

  我感覺,隨著網際網路等新媒體新技術的不斷涌現,及其對傳統媒體、傳統新聞傳播方式和傳統新聞學所帶來的衝擊,我國新聞學面臨著比上個世紀末到本世紀初的那場“新聞無學論”風潮更加嚴峻的挑戰!而面對類似用“傳媒學”或“傳播學”代替“新聞學”這樣的顛覆性觀點,恐怕新聞學又要來一場“保衛戰”了!

  我所説的要“保衛新聞學”,不是説要去固執地維護那些傳統新聞學中過時的舊知識、舊理念、舊理論,而是指要堅守那些能夠真正代表和反映中國新聞學,特別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聞學科學內涵的知識、理念和理論,同時還要不斷用我國新聞傳媒全面深化改革的新的實踐經驗和理論創造去充實、創新和發展這些知識和理論。

  這就需要我們對中國新聞學,特別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聞學增強理論與學術自信,要有一種自信的心態和定力,當然也要有一種不斷創新理論的精神。

  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傳媒業獲得了有史以來從未有過的跨越式發展,其傳播力、影響力和整體實力都有很大提升,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離不開新聞學用不斷創新發展的理論成果所給予的支撐和推助,對此我們要有充分的估計,客觀的評價和公正的分析。

  不可能設想,我國傳媒業的改革與發展是在沒有正確理論指導下的盲目實踐,或者説都是在國外新聞理論或傳播理論指導下實現的。對此,我們不能妄自菲薄,小看自己,更不要自我貶損、自損內功。要看到我們對新聞學前沿問題的認識和研究能力並不差,對新媒體環境下傳媒業未來發展走向、趨勢及戰略的認知和把握能力並不落後。

  但我們也不能因此而妄自尊大,更不能自説自話,甚至避諱問題,掩飾矛盾,要看到中國新聞學在國際領域的話語權還嚴重不足,傳播力還非常弱小,影響力也還十分有限,公信力也還不足,要提升國際性,要在世界學術之林中佔有一席之地還要付出艱苦的努力。這就需要我國新聞學在立足中國國情,弘揚自身傳統的基礎上,擴大國際視野,匯入國際潮流,立於國際前沿,構建國際話語權,提升國際影響力,要努力在國際新聞與傳播學術平臺上展示自信,發出聲音,表達立場。

  另外,要看到,當前傳媒業,特別是傳統媒體所面臨的衝擊、挑戰和困境,是一種全球性現象,也是一個全球性問題,國外傳統媒體同樣面對著嚴峻的挑戰,同樣在困境中苦苦尋找出路,思考如何通過變革與創新去實現新的發展。

  其實,這些年我國新聞界一直在思考,在探索,而且取得了不少積極、有效的成果。特別是傳統媒體更是一直在努力探索如何借助新媒體新技術,借助媒體融合,通過轉型和創新來實現新的突破和發展。我們學界也始終在與業界朋友並肩攜手,共同探尋我國傳媒業轉型發展的路徑和方法。

  我認為,在對待傳媒業改革發展,特別是在對待傳統媒體的改革發展問題上,我們也要多鼓勁、多支招、多傳遞正能量,要用積極的聲音去抵消“唱衰傳統媒體”做法的消極影響。

  而在對待新聞學學科發展的問題上,我們更需要增強自信和定力,要敢於直面“新聞無學論”的挑戰,要全力支援對那些堅持用新視野、新思維、新方法去拓展思路,探討新聞學在新媒體條件下創新發展的做法,以使我們的新聞學在新時期獲得新的發展。同時,我們也要積極支援在堅守中國共産黨新聞工作優良傳統的基礎上,用不斷發展中的馬克思主義新聞觀作指導去建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聞學的各種嘗試。

  我們期盼並相信,一個立足於中國新聞工作實際,滿足中國傳媒業改革發展需要,並且融匯國外新聞學科學理念,經得起歷史和實踐經驗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聞學能夠在我們這些人的手中建立起來。

  祝年會圓滿成功!

  謝謝大家!

  2015年12月27日于復旦大學

  (作者係中國高等教育學會新聞學與傳播學專業委員會新聞學組召集人,教育部社會科學委員會學部委員兼新聞傳播學科召集人 ,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