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磨刀石”上建起西部大慶

  • 發佈時間:2016-01-10 01:30:50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科技日報北京1月8日電 (記者瞿劍)中國石油“5000萬噸級特低滲透-緻密油氣田勘探開發與重大理論技術創新”8日獲2015年度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

  位於鄂爾多斯盆地的長慶油田,曾因油氣藏“三低”(低壓、低滲、低豐度)的先天缺陷,被世界知名公司判定為無法經濟有效開發的邊際油氣田。

  中國石油統籌國內3000多人參與的産、學、研、用團隊,歷經6年攻關,創新了一系列特低滲-緻密油氣成藏理論和勘探、開發主體技術,使以往難以發現和無法動用的油氣資源得到“解放”,把長慶油田從過去一個不起眼的邊際油田建成國內第一大油田:年産油氣當量從2007年的2000萬噸提升到2013年突破5000萬噸,建成“西部大慶”,並在此高點上持續穩産,2015年達到5480萬噸,佔全國油氣總産量的近1/6。

  在勘探領域,高精度地震勘探技術突破了黃土垣、沙漠找油禁區,掌握了尋找大型油氣藏的方法和手段。2008年以來,累計新增石油探明儲量24.54億噸、天然氣探明儲量4.85萬億立方米,超過了前37年的總和。

  在開發領域,鄂爾多斯盆地的“三低”屬於超低滲透,油氣藏在像“磨刀石”一樣的緻密岩石中,其勘探開發是世界級難題;關鍵在於水準井、壓裂、注水等一系列主體技術的突破。僅在油田注水方面,由過去的超前注水,發展到溫和注水、分層注水、精細注水,讓油層獲得平穩充足的壓力,解決了儲層低壓問題。針對儲層低滲透實施的壓裂,從直井、定向井,延伸到水準井分段壓裂、水力噴射壓裂和“體積壓裂”,在油氣層中開闢出盡可能多的縫隙,讓地下油、氣滲流通道由“羊腸小道”變成“高速公路”。為改變油氣藏低豐度造成的低産現實,致力於水準井技術攻關,引導井眼軌跡橫穿儲層較直井增加數十倍,油井單井日産油從2噸上升到6-8噸,氣田單井産氣量較直井增加3-5倍。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