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混齡社區、“網際網路+” 解決養老醫療需求

  • 發佈時間:2016-01-09 13:32:17  來源:齊魯晚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不少地方大規模建設集中型養老社區,認為這是解決養老問題的最佳方式,這是個誤區。”周燕珉説,“老人居家養老、就地養老意願始終佔據主流,但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因人力物力資源匱乏、利潤低、風險高等因素,遲遲難以得到發展。發達國家的養老模式已經逐漸發生變化,機構已經從遠郊回歸市區和社區,目前,已經從集中供養發展到建立完善的居家養老服務體系,鼓勵老人回歸混齡社區,鄰里互助。”

  周燕珉認為,我國也應該借鑒發達國家經驗,建設混齡社區,保持老人與社會的緊密互動,同時應該用“一碗湯的距離”,打造理想的養老居住模式。周燕珉解釋,一碗湯的距離,是指以前老人需要一碗湯,住得近的兒女送到老人家,熱湯就不會變涼。而如今,承擔照顧老人的這一重任則將落到社區身上。

  “目前,我們國家未富先老、人口基礎大、經費不足,導致社會養老機構嚴重缺乏且大多條件較差,無法滿足養老需求。其次,受中國傳統觀念影響,人們不願意、也很難接受養老院養老的模式,子女又沒有時間和精力居家照顧老人。”藍卡(國際)健康集團董事局主席于浩波説,這些原因使得居家和社區成為他們養老的最好選擇,但與此同時,基層社區醫院又存在醫生水準不高、設備不夠先進等問題。

  如何解決這一矛盾?于浩波認為,目前比較流行的網際網路+的模式可以解決這一難題。他説,以藍卡為例,他們建立了駐區診所和提供家庭醫生服務及養老服務的專業醫療保健連鎖機構。老人可以通過網路系統,進行與三甲醫院醫生的網上預約會診。與此同時,藍卡進駐社區的家庭醫生還可以進行化驗、輸液、急救以及健康監測,還能實現與三甲醫院雙向轉診,從而可以讓老人不出家門也能看病。

  本稿件所含文字、圖片和音視頻資料,版權均屬齊魯晚報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網友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