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生鮮店的食品安全不能僅靠良心
- 發佈時間:2016-01-08 10:32:36 來源:福州晚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記者 謝充靈
有市民向記者反映,昨天其社區街邊店所售蔬菜顏色不同於往日,有知情人士稱是由於菜農急於收割,導致農藥殘留所致。對此昨天記者走訪市場調查了解,雖未發現有類似現象,相關説法也未得到權威的證實,不過記者注意到,目前在生鮮社區店迅速發展的背景下,一些食品安全方面的問題值得業內人士和相關部門重視和思考。
目前福州社區生鮮店已越來越多,一般稍大一些的小區周邊就開有一到三家一二十平方米的生鮮店,但多數社區生鮮店都是個體店,連鎖發展的極少。據各生鮮店店老闆介紹,因為小本經營,各方面都得精打細算,在採購上為省事和省成本,他們都聯合周邊幾家生鮮店,向菜農直接購買,每天電話預訂後由菜農直接配送,這比自己去閩侯批發市場採購划算。
記者了解到,隨著市場競爭的加劇,很多商家特別是大型超市都已開始跳過批發商,直接從産地採購,不過與個體社區生鮮店不同,大型超市因為是批量採購,往往合作方都為大型蔬菜基地,通常大型蔬菜基地的生産種植操作相對規範,多數也都有配套農殘檢測,而且一般超市也都設有檢測部門,蔬菜上市銷售都得先進行農殘檢測並公示。
對於保障蔬菜的食用安全,多數社區生鮮店的老闆都表示菜農和他們都不太可能專門檢測,不過他們稱,消費者不用擔心這方面的問題,因為菜農和生鮮店都是長期合作,供應的蔬菜一旦出現問題,就會自毀聲譽,斷了自己的銷路。
另外,作為零售終端,他們長期開店銷售,也積累起豐富的經驗,採購的蔬菜是否農殘嚴重,多數情況下一看就知,他們也不可能將農殘的蔬菜賣給小區居民,否則自己的店也開不下去,畢竟他們不是街邊的菜販菜攤,一有問題可一走了之。能長期經營的社區店一般都得靠良心和誠信來維持,深得周邊小區居民的信任,所以他們的消費群都是社區的老客戶,大家都相互熟悉。
從記者的採訪看,社區生鮮店的産品無論是品種還是價格,都無法與超市比拼,但目前福州社區生鮮便利店在整體零售業相對低迷的背景下異軍突起,迅速發展,與它們能和小區居民“打成一片”不無關係。從商業角度看,企業能把誠信經營作為立身之本是好事,但從食品安全形度考慮,絕不能僅僅靠商家良心,畢竟類似的食品安全事件還時有發生。
於是如何監管就成為急需解決的問題。鋻於目前的實際,無論是社區生鮮店還是與其合作的菜農,都有小而散的特點,要求他們的産品都進行檢測再銷售不太現實,但也不是沒有解決之道,比如可引導社區生鮮店連鎖發展,同時引導菜農組建合作社,因為無論是供應商還是零售商,有了規模效應,種植或經營成本就可下降,檢測監管制度才能有效到位和更好落實。
眾所週知,近年食品安全已成為百姓廣泛關注和討論的話題,在很大程度上,食品安全之所以成為問題,就是因為要麼缺制度監管或落實,要麼缺誠信經營,對廣大老百姓來説,只有兩者相結合的市場,才可真正放心消費。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