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1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如何有尊嚴地面對衰老和死亡?

  • 發佈時間:2016-01-08 06:33:47  來源:廣州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催化奧巴馬醫改的關鍵人物阿圖·葛文德醫生著作《最好的告別》解讀生命——

  文、圖/廣州日報記者 孫珺

  當獨立、自助的生活不能再維持時,我們該怎麼辦?在生命臨近終點的時刻,我們該和醫生談些什麼?我們該如何優雅地跨越生命的終點?對於這些問題,大多數人缺少清晰的觀念,而只是把命運交由醫學和技術來掌控。美國白宮健康顧問阿圖·葛文德醫生在《最好的告別》一書中梳理了美國社會養老的發展歷程,反思了醫學界對末期病人的不當處置,講述了一個個傷感而發人深省的故事,推崇“善終服務”、“輔助生活”、“生前預囑”等理念。本報記者專訪了本書譯者彭小華女士,一起來了解在生命最後的歲月,我們應該做什麼。

  活得長還是活得有品質?

  我們要進入一個“未富先老”的社會,會驟然面對許多生死攸關的問題。作為一名醫生,阿圖·葛文德關注的是醫療的局限以及人的尊嚴。他從醫者的角度思考:對病人及其陪伴者來説,人生最後階段真正重要和有意義的事情是什麼?人該如何面對死亡:永不言棄,還是適時放棄?醫生又該如何面對絕症病人:什麼時候應該努力救治?什麼時候不選擇積極救助?這些都是橫亙在醫生心頭的人文難題。

  阿圖醫生在《最好的告別》中講述了約瑟夫·拉扎羅夫的故事。60多歲的約瑟夫患了無法治愈的癌症。阿圖和同事們雖然知道無論做什麼,約瑟夫都最多只能有幾個月的存活機會,但他們仍然希望對約瑟夫進行干預。手術風險很大,但約瑟夫的求生慾望更強烈。從技術的角度講,手術很成功,但是由於病情嚴重,約瑟夫一直沒能從手術中恢復過來。最後,他的兒子告訴醫療組,應該停止“治療”了。阿圖的任務是去除維持拉扎羅夫生命的呼吸機。這件事在阿圖內心産生了極大的衝擊,“我身處這個充滿英雄主義的行業,因修復生命的能力而取得成功和榮耀。如果你的問題是可以解決的,我們也知道技術上該怎麼辦,但病情卻嚴重到不可以解決呢?對於這個問題,我們沒有明確的答案。這個事實令人困擾,並導致了麻木不仁、不人道以及某種特別的痛苦。”

  醫生要確立新的診療價值

  阿圖認為,過度的技術干預反而增加了對逝者和親屬的傷害,剝奪了他們最需要的臨終關懷。善終不是好死而是好好活到終點。在理解個人生命的有限性的基礎上,選擇可以信任的醫生比盲目選擇治療要切實得多。

  阿圖指出,高技術、高代價境遇中屢屢發生無效醫療。美國25%的醫療保險費用花在5%的生命終末期患者身上,沒有任何效果,反而降低了終末期患者的生命品質。在生命終末期入住ICU的癌症患者,其最後一週的生命品質比不接受這些干預的病人差很多。去世前6周,照料者嚴重抑鬱症的比例大了三倍。此時此刻,醫生要確立新的診療價值,絕症患者離世不是醫療失敗,生命終末期未能得到陪伴和安撫,無法通過安寧照顧安詳離世才是醫療的失敗。

  阿圖·葛文德:

  一文催化奧巴馬醫改

  阿圖·葛文德出生在紐約布魯克林區一個醫生世家。作為印度新移民的後代,阿圖成長在西方文化和教育環境下,先後就讀于斯坦福大學、牛津大學和哈佛醫學院。克林頓就職美國總統之後,他成為克林頓衛生與人類服務部的高級顧問,指導由3個委員會組成的75人醫療小組,那年他只有27歲。

  阿圖從1998年開始為《紐約客》撰寫大量醫療觀察類文章,見解極為深刻,在美國公眾中反響巨大,同時也斬獲了眾多文學獎項。2009年6月,阿圖在《紐約客》上發表了一篇文章《成本的難題》探討醫療費用問題。這篇文章成了醫改的催化劑。奧巴馬推薦白宮官員必須閱讀這篇文章。

  對話譯者彭小華——

  讚賞訂立“生前預囑”的做法

  廣州日報:您翻譯這本書的契機是什麼?

  彭小華:我從18歲開始做翻譯, 領域涉及文學、 哲學、醫學到宗教、歷史,《最好的告別》是我在情感上最投入的一本書。實際上, 在簽約翻譯之前, 我已經翻譯了近五萬字, 併發表了萬字長文的讀後感《養老與臨終關懷的他山之石》。之所以這麼投入,我想有個人、家庭和社會三方面的原因吧。我童年時代就有強烈的死亡意識,在4歲以前,我曾三次同死神擦身而過。10歲之前,我家的房前屋後有很多墳墓,我們可以説是與死人比鄰而居,死亡的問題無法回避。我出生的時候, 我母親已經40歲了,很小的時候,我就覺得她很老了。那會兒家裏常常只有我和她, 周圍又不時有人在夜裏死去, 於是,我很怕她也會死, 有時候甚至會在半夜驚醒,撓撓她的腳,看她的腳動了,知道她還活著, 才又放心地睡去。死亡的如影隨形和對死亡的恐懼,使我很小就關心死亡問題。由於我父母高齡才生我,加上他們那輩人生活充滿了艱難坎坷,所以不到50歲,身體就垮了,衰老得很早。我很早就立下宏願:我要通過自己的努力,創造條件讓他們過上好的生活,享受到良好的醫療條件,為他們養老送終。

  大學畢業後,我獲得了一份衛生系統的工作,主持翻譯過兩百多萬字的醫學著作,了解到當時西方先進的醫療觀念和技術,包括臨終關懷、姑息治療。

  廣州日報:阿圖醫生給您最深刻的印像是什麼?

  彭小華:阿圖給我最深刻的印像是,他富有人道主義精神和人文關懷,以老人和患者的意願、福祉為中心, 提倡從他們的角度思考問題,以他們的願望為養老機構和醫務人員的最高宗旨, 鼓勵醫務人員同病人進行平等對話, 把自己放在病人的醫療資訊顧問及醫療措施執行者的地位上。

  廣州日報:在您看來,美國的養老制度有什麼可借鑒的地方?

  彭小華:美國在養老機制和養老實踐、醫療科學和醫療服務、臨終階段的姑息治療實踐方面,都走在了世界的前列。在養老方面,他們已經探索出多元化、多層次、適合不同個體需求的結構和相應的服務;在醫療方面,確立患者中心地位。我非常讚賞他們鼓勵人們訂立“生前預囑”的做法。我強烈希望國內的患者也能夠在牽涉自己生死的治療問題上有更多的發言權、決策權。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