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6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儀徵化纖:一線職工爭當“創客”

  • 發佈時間:2016-01-08 01:31:04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2015年12月23日,在儀徵化纖高纖生産中心裝置現場,伴隨著一陣熱烈的掌聲,杜益平勞模創新工作室成立揭牌。這是儀徵化纖以一線職工名字命名的第11個勞模技師創新工作室。

  杜益平,高纖生産中心一裝置後紡運作班班長。2008年7月,33歲的杜益平主動報名,從長絲加彈生産中心轉崗到儀徵化纖轉型發展的新戰場——高纖生産中心。

  高纖生産中心的生産裝置,是國內首套幹法紡絲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纖維工業化生産線。裝置開車之後,為了解決生産中的難題,杜益平當起了“創客”,自己花錢買來鋁合金、手電鑽、銼刀等工具,利用業餘時間開始製作一個生頭工具,使生頭工序用了不到原先的一半時間,排廢量下降200%左右。該生頭器獲得國家實用新型專利授權。

  2015年,杜益平等人通過小改小革和創新項目攻關,將後紡運作錠位數由148錠/面提高至156錠/面,運作總錠位數增加約160錠,相當於增加了半條後紡牽伸線。“鎮海煉化把效益賬算到分子層面,我們要把效益賬算到每克産品。”杜益平説。

  在杜益平等身邊勞模先進的示範引領下,高纖生産中心涌現出一批一線職工“創客”。

  吳立俊,是杜益平勞模創新工作室成員。2015年,為了把比頭髮絲還要細的396根絲,均勻地分成兩股,吳立俊帶領班組骨幹試驗了十幾種新的分絲方法、進行了上百次的數絲操作,被同事笑稱為“張飛繡花”。

  有一天,正當他茶飯不思,滿腦子想著雙頭紡的時候,突然看見愛人在沙發上打毛衣,他的眼前忽然浮現出前紡分絲操作的場景:挑毛線,分絲束。他迫不及待地趕到廠裏,模倣開司米毛線分股方法,有效地解決了細旦絲生産操作難、擴位難的問題。

  由此,高纖生産中心細旦絲産量擴大了十多倍,售價也達到常規産品的近10倍,並牢牢佔據了國內60%的市場份額,打破了長期依賴進口的局面。

  “有夢想就能創造奇跡”,聚酯生産中心二裝置高級技師喬成斌用29年的汗水和智慧,實踐著當初來儀徵化纖定下的“要做最好的工人”的目標,大膽挑戰洋權威,把外國專家認為不可能攻克的一些難題解決了,實現了從一名普通操作工到藍領專家的轉變。

  2011年,儀徵化纖成立了以喬成斌名字命名的首個勞模創新工作室,工作室成立以來,成功解決生産運作中大大小小的疑難雜症70多起,完成技改技措100多項,每年實現節能降耗、降低生産成本300萬元。兩項創新技術攻關項目獲得了國家發明專利。2012年,喬成斌勞模創新工作室被評為全國能源化學系統勞模創新工作室。

  點燃一盞燈,照亮一大片。近年來,儀徵化纖公司工會圍繞公司打造科技創新型、生産服務型企業,緊扣效益中心,在深入開展勞動競賽、技術比武、合理化建議等群眾性經濟技術創新活動的同時,以創建勞模技師創新工作室為新平臺、新品牌,在職工中産生了積極的示範和激勵作用,有效激發了廣大職工的創新熱情和創造活力。

  2015年,儀徵化纖共徵集建議5206條,實施1982條。勞模技師創新工作室承擔了90多個課題項目的攻關任務。在9月下旬揚州市職工“建功十二五”成果展中,儀徵化纖勞模技師創新工作室成員獲2項“十大先進操作法”、2項“十大合理化建議獎”。12月下旬,儀徵化纖又組織開展評選職工“十大科技創新成果、十大先進操作法、百佳合理化建議”活動,進一步引領和激勵廣大一線員工立足本職本崗,開展 “微創新”,讓“微創新”成為新常態。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