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真的有了氫彈?
- 發佈時間:2016-01-07 01:30:34 來源:科技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科報講武堂
朝中社1月6日報道稱,朝鮮于1月6日10時成功進行了首次氫彈試驗。
針對這一消息,大家普遍對朝鮮此次氫彈試驗存有疑問,即朝鮮宣稱的首次氫彈試驗是否真的已經成功。同時,我國民眾也對這次核子試驗會否對中國周邊環境造成影響感到憂慮。就這些問題,科技日報專訪了國防科技大學國家安全與軍事戰略研究中心軍事專家王群教授。
王群指出,“朝鮮分別於2006年、2009年與2013年進行了三次核子試驗。但實際上,外界對朝鮮前三次核子試驗是否成功還是存有疑問的,此次氫彈試驗同樣存在很多疑點。”
有專家分析認為,此次探明的地震震級為4.9級,而此前第三次的核子試驗當量6000—7000噸,造成4.9至5.1級地震。如果歷次核子試驗均在類似地質環境中進行,則此次核子試驗的當量不會大於第三次核子試驗。
王群對此表示贊同,他指出,“這個當量是非常小的。擁核國家從來沒有這麼小當量的核武器。廣島原子彈的當量是1.2—1.5萬噸,一顆當量比廣島原子彈還要小的氫彈,讓人覺得十分可疑。”
王群指出,朝鮮的技術應該並不先進。而朝鮮宣佈成功試驗原子彈到氫彈的時間非常短,從2013年的核子試驗到如今不過兩三年時間。從核裂變的原子彈到核聚變的氫彈的時間跨度,目前在五大核國家中,我國是時間最短的,大概4年左右,其他國家都比這個長。目前,外界對朝鮮是否擁有原子彈都還持懷疑態度,那麼在這麼短的時間裏完成從原子彈到氫彈的跨越,更讓人感覺不可思異。
媒體分析認為,此次氫彈試驗的地點是國際社會一直高度關注的朝鮮核子試驗場——鹹鏡北道吉州郡豐溪裏,這裡距離中國邊境線僅有100多公里。那麼,此次氫彈試驗會否對中國周邊環境造成影響?
王群分析認為,朝鮮不太可能採用技術手段來控制核爆炸帶來的污染,這連發達國家也難以做到。第四代核武器要求“綠色環保”,但這個目標現在還沒有實現。從這個意義上來看,朝鮮採用技術手段控制氫彈污染的可能性幾乎為零。
“但這次試爆的當量很小,而且是地下核子試驗,污染物易於控制。應該不會對我國環境造成太大影響。”王群指出。
“實際上,即便朝鮮已經成功試驗了氫彈,也不意味著它能夠將其投放出去。這樣的氫彈只是一個裝置,還稱不上是武器,它必須要有一個投放平臺。”王群解釋,“要成為武器,首先是氫彈小型化,其次要有平臺來承載它,比如彈道導彈、戰略轟炸機等等,這就是我們常説的‘核三位一體’。可是朝鮮至今也沒有展示給世界他們有小型化的技術實力,而且也沒有合適的平臺來進行投放,靠人扛馬拉顯然是沒意義的。”
“需要指出的是,美國經常對朝鮮的所謂核子試驗進行誇大,為其在南韓、日本等國家部署薩德反導系統找藉口、鋪道路。美國也很可能會借此向南韓施加壓力。薩德反導系統一旦在日、韓部署,將對我國安全構成威脅。”王群特別指出。(科技日報北京1月6日電)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