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5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深化改革開放 安徽開發區打造新高地

  • 發佈時間:2016-01-04 21:31:09  來源:國際商報  作者:許霞  責任編輯:羅伯特

  開欄語:經過20多年的開發建設,安徽開發區一直保持著快速健康發展的良好勢頭。作為工業化、城鎮化的重要平臺和載體,安徽開發區在體制機制創新、開放型經濟發展、産業轉型升級、綠色集約發展、營商環境優化等方面發揮著巨大作用,成為了推進科學發展、建設美好安徽的重要發力點。

  新常態下,面對“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等國家戰略機遇,安徽開發區既面臨著機遇,同時也迎來了如何加快轉型升級優化發展的新挑戰。鋻於此,2016年,本報將特別開闢“聚焦安徽開發區”專欄,記者將走進安徽各家開發區,深入調查、了解並報道各開發區在轉型升級、創新發展道路上的積極作為,從而提升安徽開發區品牌影響力,促進招商引資,助力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為安徽省打造“三個強省”凝聚精神力量。

  在“十三五”啟幕之際,回顧安徽開發區過去五年的輝煌成就,展望未來的美好前景,呈現出一條清晰的脈絡,那就是“實踐發展永無止境,解放思想永無止境,改革開放也永無止境。”

  回眸“十二五”:深化改革鑄就輝煌

  對於安徽開發區來説,過去的“十二五”,是全面深化改革的五年,同時也是加快轉型升級,不斷構建開放型經濟體制的五年。

  30多年來的實踐證明,安徽經濟社會發展之所以取得巨大成就,根本在於堅定不移推進改革開放。作為安徽省改革試驗田和開放排頭兵的開發區,也同樣如此。十二五”以來,根據黨中央、國務院有關深化改革的戰略要求,安徽省政府出臺並實施了《關於進一步加快全省開發區轉型發展的指導意見》,明確積極穩妥推進開發區轉型升級相關工作。2015年,安徽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又正式出臺了《關於促進全省開發區轉型升級的實施意見》,在改革中不斷促進開發區轉型發展、開放發展。在安徽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安徽省商務廳的指導與幫助下,安徽各開發區積極改革與産業功能區發展相適應的行政管理體制和運作機制,積極響應“簡政放權”,完善決策、執行和監督機制,加強事中事後監管,大力推進工商登記制度改革,試行“三證合一”等模式,為所在地區經濟發展打造新的發展空間、注入新的發展活力。

  通過密集出臺相關促進政策,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加大開放力度,安徽開發區發展活力得到了充分釋放,經濟總量不斷擴大,主要經濟指標增速高於全省平均水準,相對於2010年,2014年實現生産總值9284.5億元、進出口總額302.4億美元、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67.6億美元、固定資産投資7319.2億元、財政收入1176.9億元,年均增速分別達到23%、28.3%、22.4%、19.2%、22.2%。

  為了促進開發區轉型升級,推動開發區創新發展,安徽省專門將園區轉型升級工程作為“調轉促”行動計劃十大工程之一。此外,安徽省商務廳還與中國進出口銀行安徽省分行制訂了“關於支援安徽省開發區轉型升級創新發展的意見”,全方位支援開發區轉型升級。在“十二五”期間,安徽省加快在開發區構建現代産業體系,在自主創新平臺建設方面,先後兩批次認定19個開發區為省級知識産業示範園區試點;在發展戰略新興産業方面,認定14個省戰略性新興産業集聚發展基地,與2010年相比,2014年安徽省開發區高新技術産業産值佔工業總産值的比重由46%上升到49%,高新技術産品進出口額佔進出口總額比重達49.4%,使開發區成為了安徽省創新發展的先行區域;在服務業方面,蜀山經開區2012年被商務部命名為“國家電子商務示範基地”、2013年被國家資訊中心授予“中國呼叫中心産業專業示範區”,包河經開區2015年榮獲“第二批國家電子商務示範基地”稱號。按照商務部有關申報國家級經開區的程式和標準,安徽省商務廳會同其他部門切實做好了省級開發區的升級初審工作。據安徽省商務廳開發區處處長盧宏世介紹,“十二五”以來,安徽省國家級開發區數量由“十一五”期間的9個增加到19個,其中,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由4個增加到12個,數量居中西部第一,全國第四位。

  改革必然要求開放,為更好地打造開放型經濟體制,在“十二五”期間,安徽省不斷夯實載體建設,拓寬外向渠道。安徽省商務廳指導開發區圍繞全省優勢産業、優勢資源和發展方向,立足各自比較優勢,參加中博會、投洽會、高交會等國內各類重大招商活動,加大對外宣傳力度,招商引資取得明顯成效,進一步促進了開發區産業集聚發展。此外,安徽省商務廳還積極指導開發區針對沿海地區産業轉型升級迫切的情況,主動出擊,指導開發區採取駐點招商、小分隊招商、點對點招商等方式,赴沿海發達地區開展承接産業轉移活動,積極承接境內外産業轉移。截至2014年底,安徽省開發區累計已有61家境外世界500強企業投資,佔全省總量的86%,比2010年提高6個百分點。2011年,安徽省還與江蘇省合作共建了中新蘇滁現代産業園項目,在跨區域合作方面探索出了一條全新的道路。與2010年相比,2014年安徽省開發區實際利用億元以上在建項目省外境內資金約5759.5億元,年均增長28.5%,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67.6億美元,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外貿進出口總額等外向型指標佔全省比重達55%以上。

  展望“十三五”:加快轉型升級,實現創新驅動

  在2015年12月30日召開的安徽省全省經濟工作暨城市工作會議上,安徽省省委書記王學軍強調,要“更加突出提高發展品質和效益,更加突出推進結構性改革,更加突出産業結構調整,更加突出統籌城鄉區域發展,更加突出綠色低碳迴圈發展,更加突出改革開放,更加突出保障改善民生,努力實現新常態下的新發展。”

  這些要求,對於安徽開發區來説,也意味著新的挑戰——從發展理念、辦區模式、管理方式等方面加快轉型,實現開發區發展由追求速度向追求品質轉變,由政府主導向市場主導轉變,由同質化競爭向差異化發展轉變,由硬環境見長向軟環境取勝轉變,將是安徽開發區在“十三五”期間需要著重解決的問題。

  安徽省商務廳開發區處處長盧宏世表示,從外部環境來看,在未來五年,安徽省開發區所面對的機遇也是前所未有的:從戰略機遇來看,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明確將安徽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規劃;從政策機遇來看,2014年以來,國務院陸續出臺了《國務院依託黃金水道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指導意見》、《關於促進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轉型升級創新發展的若干意見》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從需求機遇來看,安徽省每人平均GDP已經超過5000美元,在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和新産品、新業態、新商業模式的投資機會也正在大量涌現;從産業機遇來看,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正在孕育興起,移動互聯人工智慧、生物制藥、物聯網、3D製造等多點突破、融合發展,大量新興産業不斷涌現成熟……

  按照安徽省《加快調結構轉方式促升級行動計劃》中關於園區轉型升級工程的要求,到2020年,要把開發園區打造成戰略性新興産業集聚發展和産業轉型升級的主要平臺。據安徽省商務廳開發區處處長盧宏世介紹,“十三五”期間,安徽開發區要繼續充當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的探路者、培育吸引外資新優勢的頂梁柱、增強創新驅動發展新動力的生力軍和應對資源環境新挑戰的好模範,並提出了“適應新形勢,瞄準新目標,增創新優勢,打造新高地”的發展戰略,確立了“堅持體制機制改革,打造科學發展新高地;大力發展外向型經濟,打造對外開放新高地;推動産業轉型升級,打造承接轉移新高地;提高創新驅動能力,打造創新集群新高地;強化集約環保發展,打造生態園區新高地;著力優化營商環境,打造招商引資新高地;強化約束倒逼機制,打造動態管理新高地”六大戰略舉措。

  由此可見,在“十三五”時期,“轉型升級,創新發展”將成為安徽開發區的主旋律。根據安徽省開發區“十三五”發展規劃的思路,安徽省將圍繞轉型升級創新發展這一核心,在繼續通過調整優化産業結構、建設發展特色園區、建設新興産業基地、提升産業承載能力來加強産業轉型升級的同時,還將依託國家創新工程試點省、合蕪蚌自主創新綜合試驗區以及戰略性新興産業集聚區平臺建設為抓手,輻射帶動全省創新平臺建設。主要舉措有鼓勵在開發區設立研發中心、設計中心、創業中心、孵化器、加速器等各類科技創新創業載體;引導開發區加快科技成果研發和轉化步伐,完善研發、轉化、交易、服務等整合化功能,加快實現從産業服務平臺向創新發展平臺轉變,引導開發區內企業與跨國公司建立技術戰略聯盟;進一步增強區內企業的創新意識,鼓勵區內大中型企業和規模以上高新技術企業建設企業研發機構,增強企業自主創新能力;鼓勵條件成熟的開發區大力推進新型眾創平臺建設,鼓勵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推廣創客空間、創業咖啡、創新工場等新興孵化模式,形成産業創新集群等。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