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1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韓企“看上”中國什麼

  • 發佈時間:2016-01-04 21:30:56  來源:國際商報  作者:劉旭穎  責任編輯:羅伯特

  近期,中國南韓商會發佈了《2015~2016在華南韓企業白皮書》。《白皮書》指出,中國現在已成為南韓的第二大投資對象國,2014年對華投資佔其對外投資金額的17.4%,這一數字還在逐年提升。

  南韓駐華商務公參李鎬俊指出,目前中國的開放程度和對外商的保護力度都在快速加大,但中國正步入經濟新常態,外資企業也需要適度作出戰略調整。此外,2015年12月開始生效的中韓自貿協定,也要求企業在貿易、通關便利、智慧財産權等方面及時“更新”。

  對華投資製造業是“大頭”

  《白皮書》顯示,韓企對華投資總體呈快速上升態勢。

  從投資來看,自1992年中韓建交以後至2015年6月,南韓對華投資達5.768萬件,投資金額500.4億美元。這是同期南韓全部海外投資數量(13.6512萬件)的37.2%,佔海外投資金額(2873.4億美元)的17.4%。

  具體行業表現中,《白皮書》顯示,南韓對華投資仍以製造業為主,比重為80.9%,比2010年增加了5.2%。製造業之後,排名依次為批發及零售、金融及保險業、房地産業及租賃業、運輸業。除了投資,南韓對華貿易也呈現年均兩位數的增長。

  不過從南韓的整體海外投資中中國所佔的比例來看,投資金額所佔比例比投資件數所佔比例更小,這説明南韓對華投資仍以小規模投資為主。《白皮書》分析指出,南韓的平均海外投資金額為210億美元,而其對華的平均投資金額僅為99億美元。隨著中韓經濟交流日益活躍,對華平均投資規模也在逐漸增長,但仍具有低於世界平均投資規模的特點。

  在對華投資中,南韓大企業更有加碼的“底氣”。按照2014年南韓對華投資主體來看,大企業為83.3%,佔最大比重;中小企業為14.7%,佔第二位。與2010年相比,大企業投資比重有所增加,中小企業比重減少。而在平均投資規模上,大企業從2010年的664.3萬美元增加到2014年的884.2萬美元。可以發現,隨著大企業投資比重的增加,其平均投資規模也在增長,顯示出對華投資規模的持續擴大。

  加大投資看好中國

  南韓企業看好中國並加大投資的原因其實很簡單。《白皮書》調查顯示,南韓對華投資中,71.8%的企業以進入中國市場為目的,這一佔比也最重,與2010年相比增加了10.3%。相比較,以利用低薪為目的的投資比重為5.2%,比2010年減少10.4%。可以發現,進入經濟持續增長的中國市場所帶來的紅利遠遠蓋過了工資持續上漲造成的成本壓力,而後者實際上在擴大中國內需消費上也有“功勞”。

  此外,以促進出口為目的的對華投資比重為20%,位居第二,並且近年來比重相差不大。以資源開發為目的的投資比重佔2.1%。

  中國南韓在華商會常務副會長申亥鎮指出,中國現在已經步入調整期,進入由高速轉入中高速、由量上升到質的增長的新常態。“儘管如此,今年前三季度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仍達到30%左右,中國依然是世界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當然,經濟結構調整必然會帶來一系列問題,在人力資源、經營成本以及環境政策等方面都發生著相當深刻的變化,不僅僅是中國企業,外資企業的經營也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申亥鎮説。

  申亥鎮表示,為了給在華韓企提供更務實的指導,《白皮書》針對第二、三産業的18個主要行業提出了54項建議,並首次使用特殊標識指出政策的變化以及給出的建議。

  比如在電子製造業方面,《白皮書》給出兩項建議,一項是2015年5月中國政府對電器電子産品有害物質使用限制的相關規定,建議南韓企業應通過相關主管部門獲得正確的説明和解釋後再開展業務。另一項是關於高新技術企業智慧財産權轉讓問題,建議兩國政府對南韓企業提供積極幫助。

  又如在資訊通信領域,建議南韓企業積極採取措施應對中國大數據政策。此外,對於三網融合第三方支付等中國未來發展的重要領域,建議運營經驗豐富的南韓企業能與中國廣播電臺和銀行系統合作。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