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培育“四性”綜合指數高的品種

  • 發佈時間:2016-01-04 07:33:47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培育將“四性”即豐産性、抗逆性、優質性及適應性,綜合在較高水準上的水稻品種,能在生産上大面積生産應用,深受農民喜愛的品種。

  水稻育種的發展歷程證明,每一個階段的重大突破均依賴於優異種質的發現和利用。上世紀50年代末,“矮仔佔”等矮稈種質的發掘與利用;上世紀70年代~80年代“野敗”型等不育資源發現,實現了雜交稻的三係配套和大面積推廣利用;80年代,“農墾58S”等光溫敏核不育材料的發掘與利用,實現了兩係雜交水稻的突破。這3個階段都使水稻單産得到大幅度提高,因此,發掘、創新、利用種質資源是提高水稻“四性”的重要手段。

  首先,野生稻是現代栽培稻的始祖,在長期的訓化過程中,丟失了約1/3的等位基因和一半的基因型,其中包含有大量特異基因,如抗病、蟲、雜草及抗逆、高光效和高産優質等有利基因。因此,在未來的育種過程中,應廣泛收集、鑒定、評價國內外優異種質資源,尤其是野生稻資源。

  其次,以傳統育種方法為基礎,結合基因工程、細胞工程與染色體工程技術、植物誘變技術及分子育種等技術,深入開展抗逆遺傳育種等基礎理論研究及優化育種程式,創制具有優異性狀的種質材料或新品種。拓寬栽培稻的遺傳基礎,開發優異基因資源,創造特異性育種材料,從而實現水稻“四性”同步提高。

  同時,圍繞培育水稻優勢産業區,聯合多學科、多生態區的協作攻關,建立良種良法配套的區域化、模式化、標準化、規範化的高産高效栽培技術體系,創制高産栽培技術模式開展節本、高效的水稻栽培技術和實用機型的研究與使用,努力實現水稻生産全程機械化。

  可以説,培育“四性”綜合在較高水準的水稻新品種,對保障我國糧食安全具有重要的意義。

  在當今人口逐年增加,而耕地面積逐年下降的情況下,只有提高糧食産量才能確保我國糧食安全。水稻是我國的最重要糧食作物之一,大幅度提高水稻豐産性,尤其是提高中低産田的豐産性依然是水稻育種的主要目標;由於人民生活水準的逐步提高,而過去對稻米品質的改良不夠重視,跟不上人們對稻米品質的要求,因此,提高水稻的優質性,尤其是在保證一定豐産性的條件下,培育中高檔優質稻顯得尤為重要;再加上每年全球發生的異常氣候,如極端高溫、極端低溫、旱澇等,病蟲害發生逐年加重,施用的農藥化肥逐年增加,土壤的農藥殘留和工廠排放到土壤的污染物導致的土壤毒害越來越重,因此,提高水稻的抗逆性(抗病蟲、耐低肥、耐高溫、耐低溫、耐鹽鹼、耐淹、耐旱等)尤為重要;隨著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人口進入老齡化,農村年輕勞動力越來越少,水稻的廣適性又賦予了新的內涵,即適於輕簡化栽培和機械化。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