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5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提升人力資本是供給側改革著力點

  • 發佈時間:2016-01-04 01:00:12  來源:經濟參考報  作者:張平  責任編輯:羅伯特

  理論界談論供給側改革的大量內容在“中國經濟增長方式轉變與市場化改革”這一主題下已經大致包含了,新的研究拓展需與當今面臨的新發展階段特徵相關。中國經濟結構現在進入二次轉型,即從工業化轉向經濟結構服務化,中國經濟增速將從工業化時期的“結構性加速”轉向服務化過程中的“結構性減速”,但需提升經濟品質和效率,從而促進經濟轉向內生可持續發展的道路上。

  從世界各國經驗看,按照標準國際元的計算,超過7200到10000國際元的經濟體就進入經濟結構服務化的轉型階段,即經濟二次轉型。中國2015年預計達到1.2萬國際元水準,已經進入二次轉型的關鍵時期。

  經濟二次轉型是一次供給側的革命性轉變,它將供給側主要以提供“物質”解決溫飽轉變到為“人的品質提高”服務。經濟結構服務化過程不僅是服務業比重提高的過程,更是基於“人”的品質提升的現代服務業比重不斷提高的過程。通過現代的科教文衛體、資訊金融等服務提升人力資本和産生更多新增長要素。傳統生産要素的資本和勞動力是規模收益遞減的,內生可持續的經濟發展邏輯必須要靠規模遞增的新增長要素——教育、知識、制度、創意、資訊等持續促進全要素生産率的提升。人力資本是集中體現規模遞增的新增長要素的一個代表性變數,因此服務的現代化要以提升人力資本為目標。與現代服務業相匹配的消費要通過讀書、娛樂、體育、休閒、健康、終身教育、資訊、金融等知識消費,使得人力資本、健康水準得到提高。

  當前最重要的現代服務業部門都在科教文衛體、資訊等事業單位那裏,對市場反應不靈敏。現代轉型要對傳統供給體系進行大的體制改革,從而提升要素供給品質,讓全要素生産率驅動中國經濟的內生可持續增長。供給側改革先要在市場化改革基礎上,讓得不到滿足的教育、醫療、娛樂、體育、科技和資訊等部門解放出來,促進消費和服務業向現代轉型,提升人力資本,推動創新發展。

  (作者為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副所長)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