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0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兗州:氣象預警精準服務農村

  • 發佈時間:2016-01-01 09:32:12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張宗磊本報記者宋修偉

  隆冬時節,農事蟄伏。在山東兗州漕河鎮前謝村,這段時間,種糧大戶馬恩新很是清閒,掰著手指頭一算,他有半個多月沒去自己的家庭農場逛一圈了。而在村子另一頭,種糧大戶蘇根丁卻很不“得閒”,這些天,他正“忙並鬱悶著”。

  關鍵時刻的“雞毛信”

  “700多平方米的大棚叫大雪壓塌了,這不,忙活了半個月才重新搭起來。”急得滿嘴是泡的蘇根丁告訴記者,上月末,兗州普降暴雪,他的儲糧鋼構大棚被積雪壓塌,損失了兩三萬塊錢不説,東跑西顛、請工買料的重建搞得他更是筋疲力盡。

  “太大意了,沒把氣象資訊員的話當回事兒。”提起導致大棚壓塌的原因,老蘇腸子都悔青了。

  “在大喇叭上不停地喊,還連發了好幾條短信,就是怕俺看不到。”蘇根丁説,從去年11月22號下午開始,村裏的氣象資訊員就開始用災害預警大喇叭廣播暴雪預警資訊,村幹部、氣象資訊員也通過短信進行提醒,粗枝大葉的他聽聽看看就擱在了腦後,雪下起來之後也沒有進行庫頂清理,最後造成了損失。而包括馬恩新在內三里五村的其他種糧大戶收到短信後及時除雪應對,最終安然度過雪情。

  “平時覺著資訊員幹的這些事無所謂,關鍵時候還真管用。”吃過虧後,蘇根丁很是服氣。

  “要在關鍵時刻救急,首先就得傳好‘雞毛信’。”兗州區氣象局局長孔令軍介紹,為了能讓預警“一傳到底”,他們構建了一套區鎮村三級傳遞網路,在區級層面成立了氣象災害防禦工作領導小組,在10個鎮街都設立了氣象協理員,在全區437個村居都配備了氣象資訊員,承擔預警最後一環的資訊員實現了村級100%全覆蓋。一步得力,步步得力

  “雞毛信”能否送得及時到位,最終靠的是渠道通暢、體系完備。

  “這周就能知道下周天氣怎麼樣,預報哪天下雨就八九不離十。”在小孟鎮沙窩村,遠近聞名的種糧大戶、農業土專家仇漢華一直都在品嘗著氣象預報服務帶來的甜頭。

  仇漢華告訴記者,他流轉、託管再加上提供農機服務的土地有400多畝,作為種糧大戶和農機手,他的手機號碼被納入了區鎮氣象資訊網路傳播系統,天氣預報資訊分別通過短信、微信、飛信等平臺發送到他的手機上。

  孔令軍介紹,全區有包括種糧大戶在內的1600余人能在區級系統裏獲得第一手資訊,而這1600余條資訊連同鎮街傳播系統一道,多次裂變在全區擴散。同時,他們還在全區安裝了10套氣象資訊直通高清多媒體、100套氣象資訊電子顯示屏、200套氣象災害預警廣播設備填補技術缺口。通過這些手段,快馬送信。

  此外,兗州還建立了精細化綜合氣象災害監測系統、氣象災害預報系統、人工影響天氣指揮作業系統等,與傳播系統形成技術犄角之勢,真正做到探得準、發得早、傳得快、覆蓋廣。

  有了順風耳、千里眼,仇漢華找到了“縱觀天象”的感覺。

  老仇介紹,去年夏天麥收,他原本把開鐮時間定在了6月10號,作業期四到五天。6月5號上午收到10號以後有連續大雨的氣象週報後,他立即通知社員調整收割時間,第二天開鐮收割並同時進行玉米夏直播。6月11號,就在完成收割播種的第二天,大雨如期而至。

  “一步得力,步步得力!”老仇説,根據氣象預報及時作出調整,既在大雨前完成了收割,確保了顆粒歸倉;又在夏直播後趕上了雨水,省去了一遍水錢。

  專家聯盟聯出氣象“生産力”

  提到省錢,馬恩新掏出記錄簿給記者看了一段流水細賬。

  去年6月24號,準備澆水。氣象資訊提示:近兩天大雨,不宜澆水,備好化肥等雨。27號降雨,緊跟施肥,電費加人工一畝省25元,400畝地共節支1萬元;7月9號,灌噴霧器準備噴除草劑。氣象資訊提示:明日大雨,不宜打藥。10號降雨,200瓶除草劑,15元一瓶,計3000元;一人一天打30畝,13個工,計800元,共減損節支3800元。

  “往年多發赤霉病,頂好的年份畝産才到1000斤。今年小麥畝産1200斤,比去年多200斤,按1.2元一斤計算,400畝地共增收9.6萬元。”算完節支賬,馬恩新又給記者攏了一筆增收賬。

  “近期,小麥進入抽穗揚花期,大霧或降雨容易造成赤霉病發生,需在雨霧過後立即噴打多菌靈預防。”翻開手機資訊欄,小孟鎮農技站站長、氣象協理員孟昭強找出了一條氣象資訊。他告訴記者,正是這條技術意見讓馬恩新在去年5月初那場大霧中成功防範了赤霉病發生。

  對症防病,自然未病解除。

  “這就實現了氣象資訊與農業技術意見的精準融合。”孔令軍告訴記者,資訊融合的背後是兗州氣象專家聯盟搭起的涉農業務對接平臺。

  孔令軍介紹,兗州成立了由氣象、應急、農業、水利、林業、畜牧、農機、民政、科技等相關部門組成的氣象專家聯盟,開展農業氣象的決策諮詢、技術指導以及氣象災害聯合防禦,共同研發製作發佈為農服務産品,組織開展農業氣象服務需求分析、會商,設計製作氣象服務産品,直接面向農村提供有針對性的氣象服務。

  “兗州創新推行了‘3456’氣象防災減災體系,通過組建區鎮村三級管理機構,配齊科技、聯盟、資訊、應急四支隊伍,完善監測、預報、服務、傳播指揮五個系統和預案、評估等六項措施,構建起覆蓋城鄉的氣象災害防禦和服務網路,實現氣象為農的零公里直通服務。”孔令軍説。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