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度交通運輸行業企業社會責任發展報告》發佈
- 發佈時間:2015-12-30 16:13:00 來源:人民網 責任編輯:羅伯特
提升社會責任意識以及實踐水準是企業的必修課。交通運輸行業作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社會責任主要體現在服務水準的提升、運輸安全的保障、生態環境的保護等方面。近日,大連海事大學企業社會責任與可持續發展研究所所長、交通運輸管理學院匡海波教授主持編寫的《2014年度交通運輸行業企業社會責任發展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在京正式發佈。這是關於我國交通運輸行業上市公司企業社會責任發展狀況的最早的報告系列,其評價指標體系較全面,受到各界人士長期關注。
通過在深交所、上交所、港交所等行業分類資訊平臺上的查詢,《報告》共蒐集到2014年度交通運輸行業上市公司120家,其中有38家企業發佈了企業社會責任報告,發佈率達到31.6%。
《報告》對評價指標進行了調整。為適應新的社會環境、經濟發展等變化,結合全球報告倡議組織發佈的新版《可持續發展報告指南》G4.0,《報告》從企業社會責任報告品質、報告應用等級、企業社會責任實踐績效以及企業社會責任演進階段四個方面對交通運輸行業的38家上市公司在2014年的企業社會責任履責情況進行了評價分析。
企業社會責任報告品質方面,從八個層面進行評價:完整性、包含性、實質性、回應性、可比性、可信性、創新性、可獲取性。結果顯示,38家企業發佈的企業社會責任報告品質評價的均值為37.91分(按照百分制計算),尚未達到及格水準,且企業間差距較為懸殊,位列第一的中國遠洋與位列最後一名的中海海盛在得分上相差75分。從各行業來看,航空運輸業發佈的報告品質較好,共四家企業均進入前10行列,同時水路運輸業以及港口運輸業也有較好表現,而公路、機場、高速和物流運輸業四個行業則無企業出現在前10名的榜單中。
對企業社會責任報告應用等級的評價是依據報告中所應用評價指標體系中指標的數量多少來判斷的。評價結果顯示,在2014年度,企業社會責任報告應用等級為D的企業數量為20家,佔到38家企業的一半以上,表明交通運輸行業的大部分企業在企業社會責任資訊披露方面隨意性比較大,不能滿足多方利益相關者對企業社會責任資訊的需求。但是仍有3家企業社會責任報告的應用等級達到了A級水準,分別是水路運輸業的中國遠洋、港口運輸業的上港集團以及航空運輸業的東方航空公司,説明其報告的透明度較高,編寫報告主要依據G4指南,並對ISO26000指南的核心主題給予了較高關注。從交通運輸行業企業社會責任報告的應用等級情況來看,企業編寫企業社會責任報告的問題之一就是缺乏規範、統一、具有權威性的編制標準,以引領我國企業社會責任報告正規化。
企業社會責任實踐績效的評價體系包括社會期望的8大主題,分別為環境、勞動實踐、人權、公平運營、産品責任、社區參與和發展、責任治理以及經濟。從38家企業的得分情況來看,除中國遠洋以62.204的得分勉強達到及格線外,其餘企業的企業社會責任成績均為“不合格”。38家企業的實踐表現兩極分化情況仍較為顯著,中國遠洋、上港集團、東方航空三家企業的社會責任實踐績效明顯優於其他企業。主要原因表現在多數企業在履責過程中顧及全面發展,但在個別維度上的深度還有待提高。
在對企業社會責任實踐績效的評價基礎上,從戰略意圖、承諾目標、責任主題確認、利益相關者關係(識別和溝通)、管理措施、透明度和績效評價7個維度對企業社會責任演進階段進行了劃分,包括起步階段、參與階段、整合階段和戰略階段4個等級。評價結果顯示,38家企業中,31.58%(12家)處於企業社會責任演進階段的起步階段,即I級水準;39.47%(15家)處於企業社會責任演進階段的參與階段,即II級水準;15.79%(6家)處於企業社會責任演進階段的整合階段,即III級水準;13.16%(5家)處於企業社會責任演進階段的戰略階段,即IV水準。從各行業看,水路運輸業的中國遠洋、中海發展和中遠航運三家企業達到的戰略發展階段,領先於其他行業。從各維度的評價結果看,企業已經逐漸認識到企業社會責任的重要性,對利益相關者的關注度也逐步提升,對企業社會責任報告的撰寫也能夠依據專業的指南進行,但對企業運營過程中的企業社會責任缺乏具體的管理機制,企業社會責任與企業經營活動的融合仍有一定的提升空間。
綜合來看,2014年交通運輸行業38家上市公司發佈的企業社會責任報告在各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進步。企業對社會責任的重視度越來越高,在企業社會責任披露方面不斷向國際標準靠近,並將企業社會責任與企業的經營活動相融合,多數企業不再滿足於身處企業社會責任參與階段,逐步向將企業社會責任作為企業發展戰略的方向發展。
未來,《報告》將堅持更新數據,不斷改進評價模型和評價方法,做到報告發佈的連續性。也將更多與其他諮詢機構和研究機構開展合作,提升團隊實力,力爭獲得評價資質,從第三方視角對交通運輸行業的企業社會責任發展進行評價並推動其不斷發展。還將不斷完善交通運輸行業企業社會責任評價指標體系,進一步研究提出具有權威性的行業企業社會責任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