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7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成都:巧治“大城市病” 釋放轉型發展新空間

  • 發佈時間:2015-12-30 09:09:18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新華網成都12月30日電(記者葉含勇、許茹)霧霾頻發、交通擁堵、舊城亂雜……“大城市病”觸動著社會敏感的神經。

  四川省成都市創新思路巧治“大城市病”,標本兼治改善城市生態,堵疏結合緩解交通擁堵,精耕細作美化城市細節,不僅提升了城市宜居品質,更為轉型發展釋放了更大空間。

   治污:凈化·綠化·資源化

  成都錦江望江樓公園河段,一泓清水引來白鷺翩翩,市民瀕江而坐喝茶談天。但誰曾想到,半年前,這裡竟是河臭溝污,行人掩鼻。

  2013年以來,成都排查鎖定全市413條黑臭河,投入30多億元資金大力治水。目前,當地已治理213條黑臭河渠,剩餘200條將於今年底全面截污。

  與治水同步,“十二五”以來,成都每年還投入5億元專項資金開展大氣污染綜合治理,累計投入3000多萬元,實現農作物秸稈全域禁燒,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98.63%。

  成都高度重視生態文明建設。早在2012年,當地就出臺了環城生態區保護條例,將繞城高速公路兩側及周邊七大楔形地塊內的生態用地和建設用地設為環城生態區。

  目前,白鷺灣等7個具有“滲、蓄、滯、凈、用、排”等功能的“城市海綿”已經建成,預計到2020年,主城區綠化覆蓋率將達到46%,每人平均公園綠地面積達到15平方米。

  最新公佈的規劃顯示,未來10年,成都還將投入5619億元,推進238個生態文明建設重大項目,加快建成“美麗中國”典範城市。

   治堵:建管結合“疏”字當頭

  12月26日,成都第三條地鐵——4號線正式通車。溫江區居民陳阿姨坐著地鐵把知名景點逛了個遍。“過去10多分鐘的車程,常常要堵1個小時。現在,進城不用開車了。”

  大城治堵,公交先行。截至目前,成都在中心城區建成公交專用道763公里,開通地鐵87公里,建成市內鐵路672公里、快速路222公里,公共交通分擔率達到35%。

  隨著城市交通壓力日益增大,一些特大城市相繼“限牌”“限車”“限外”。然而,截至目前,成都僅在二、三環之間實施了尾號限行。這得益於當地一直堅持“以疏緩堵”的治理理念。

  “以靜制動”,對繁忙路段、中小街道實施機動車亂停放電子抓拍;“寸土不讓”,對高峰期車流密集的交叉路口率先劃設“直行待行區”;對中心城區輕微道路交通事故執行“快撤、快處、快賠”;對通行條件較好的街道進行提速,儘量減少車輛對路面資源的佔用時長。

  在成都生活多年的滴滴司機趙師傅説:“成都正在大力發展城市交通,高峰期仍然比較堵,但司機開車有多種線路選擇,市民出行有多種交通方式,這就給人以希望。”

   治亂:既要“面子”更要“裏子”

  “南富北亂”,歷史形成的城市二元結構是成都又一“大城市病”。“十二五”規劃,成都拒絕“攤大餅”,而是立城優城,在南向規建天府新區同時,全面推進北部舊城改造。

  2012年,涉及面積195平方公里的“北改”工程正式啟動。截至去年底,成都在舊城和棚戶區拆遷、基礎設施建設、産業項目規劃等方面,已累計完成投資1792億元。

  在改造舊城區的同時,成都還啟動了整體提升城市形態的“四改六治理”和打通城市微迴圈的“小街區規制”,從微觀局部和細處暗角對城市品質進行“精雕細琢”。截至目前,當地已完成2015年度944個老舊院落改造目標,並在城區9個區域跟進開展“小街區規制”試點。

  “我每天飯後都要沿著錦江散步,有時我還會和大家一起跳廣場舞。”從加拿大來成都養老的布拉德説起成都的生活,流露出孩童般的興奮。

  日益提升城市品質,在讓市民共用發展成果的同時,更拓展了城市創新發展空間。截至目前,世界500強企業已有296家落戶成都。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