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6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頁巖氣寒潮 中石化逆勢點火痼疾難愈

  • 發佈時間:2015-12-30 08:17:00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被譽為全球能源領域革命的頁巖氣曾一度被熱捧,但如今,在低油價、低收益的雙重碾壓下,這一行業的命運宛若上演了“冰與火之歌”。昨日,由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運營的我國首個國家級頁巖氣示範區——重慶涪陵頁巖氣田一期建設完成,標誌著我國首個實現商業開發的大型頁巖氣田一期正式建成投産。業內普遍認為,涪陵氣田的建成投産雖然能助我國完成今年的頁巖氣開發任務,但對低迷的行業現狀影響有限。

  生不逢時

  頁巖氣作為一種非常規天然氣,開發難度高於常規天然氣、石油等其他能源。但國際社會普遍認為,頁巖氣的開發將帶來全球能源領域的革命。它不僅可以增加全球天然氣産量,更對全球天然氣市場、能源供應格局、氣候變化政策甚至地緣政治都産生重要影響。

  近年來,受美國頁巖氣迅猛發展的影響,我國也加快了頁巖氣勘探開發的步伐。根據我國發展規劃,今年底頁巖氣産量要達到65億立方米。在此前試運作階段,涪陵頁巖氣田已累計生産頁巖氣38.88億方,最高日産量1620萬方,已實現在1500萬方/天、54億方/年的水準下連續穩産一個月,建成50億方生産能力。據統計,一個三口之家如果用燃氣做飯,一天大約用氣0.5立方米,1600萬方頁巖氣可滿足3200萬戶家庭用氣需求。

  雖然我國在頁巖氣開發方面取得了突破,但也難掩頁巖氣開發遇冷的事實。2014年下半年至今,國際原油價格一路暴跌,一度在36美元/桶附近徘徊。受低油價的衝擊,不少頁巖氣田建造擱淺,“三桶油”中,中海油已宣佈暫停國內頁巖氣項目,而中石油也只完成了預定目標26億方産量的一半。不僅是中國,國際石油公司也正在加快退出各國的頁巖氣業務。今年6月初,康菲石油宣佈因勘探結果不理想而結束在波蘭的頁巖氣勘探工作。3月,因能源價格過低,殼牌也宣佈退出南非頁巖氣項目。

  痼疾難愈

  除了油價暴跌對我國的頁巖氣行業造成巨大衝擊外,其他多種痼疾也始終制約著頁巖氣發展。早在2012年、2013年我國推進頁巖氣開發第一、第二輪招標後,頁巖氣行業就由於技術、資金、投資週期長、盈利難等問題頻頻遇冷,原本應該在2013年底啟動的第三輪招標一再擱淺。

  如今,涪陵氣田的建成解決了不少技術層面上的問題,但由於我國水資源分佈不均,而且地貌、地下構造等地質特徵複雜,涪陵氣田的經驗難在其他地方推廣。卓創天然氣分析師劉廣彬表示,以水資源為例,頁巖氣在勘探開發中需要用水對底層進行大規模壓裂,單井平均用水在2萬-4萬立方米,要消耗大量的水資源。四川地區處於大江大河的發源地,水資源較豐富,但我國許多地區水資源不足,難以進行頁巖氣開採。

  在技術問題之外,開發成本高、投資週期長、利潤低等問題依然困擾著頁巖氣行業的發展。“以率先發力頁巖氣的美國為例,打一口井的成本在1000萬-2000萬元,遠遠高於原油開採,成本高企大大壓縮了行業的利潤空間。” 劉廣彬説。而據中石化相關負責人介紹,中國開採頁巖氣成本是美國的數倍,雖然該公司通過裝備技術國産化等方式降低成本,將一口頁巖氣井的綜合成本從1億元降到了現在的7000萬元,但依舊難堪重負。

  為了緩解頁巖氣行業的運營壓力,促進天然氣行業發展,我國對頁巖氣實行了補貼,但對不景氣的頁巖氣行業而言,補貼僅是杯水車薪。一位能源專家指出,“十三五”期間,在低油價的衝擊下,即便是加上財政部規定的0.3元/立方米補貼,頁巖氣行業也難以盈利。

   前路不明

  涪陵氣田的建成標誌著我國頁巖氣勘探開發領域取得了大的突破,但這些突破僅僅局限于國有大型石油公司。在前兩輪招標的21個頁巖氣區塊,除石油公司以外引入的17家投資主體近兩年並沒有大的動靜,而國家能源局在日前召開的“十三五”能源規劃會議上也下調了2020年我國頁巖氣産量,即到2020年頁巖氣和煤層氣産量均達到300億立方米,此次規劃較2012年國家能源局發佈的目標産量下調了一半。這也讓很多業內人士對前景充滿擔憂,“繼續遇冷”是較為普遍的推測。

  為了促進頁巖氣的發展,我國鼓勵社會資本進入頁巖氣勘查開發領域,也鼓勵石油公司在原有的石油天然氣區塊進一步增列頁巖氣探礦權,加大綜合勘查投入。但在油價持續處於低位、市場前景不明朗的情況下,社會資本觀望意味濃厚,除非投資回報前景可期,否則社會資本不會輕易對如此高風險的項目進行開發。

  接下來,如何找到降低開發成本、解決企業多種生存難題,將是中國頁巖氣行業面臨的最大考驗。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資訊部內參處處長景春梅認為,頁巖氣企業可以從經營模式、技術創新等方面入手,降低頁巖氣的開發成本,提升利潤空間。(肖瑋 黃維臻)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