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接故土維繫鄉情 網際網路時代當重拾“鄉賢文化”
- 發佈時間:2015-12-29 15:36:10 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羅伯特
新華網北京12月29日電(記者楊帆)日前在京舉行的第二屆中華藏書文化論壇上,專家學者認為,網際網路時代下的“鄉賢”含義已發生變化,面對新課題,重拾鄉賢文化的同時更當重新認識“鄉賢文化”。
當前,城市化進程加快,大量農村人口涌向城市,城鄉二元結構走向解體。網際網路的發展,讓大量鄉村文化精英近年來紛紛鼓起勇氣走出農村,而從農村走出的大學生,更鮮有返回家鄉的,農村文化正快速“失血”。
專家指出,千百年來,中國巨大的社會治理空間都由鄉賢完成,中國鄉村的精英用自己的人生經歷為鄉民樹立了榜樣,成為道德教化的楷模,成為社會穩定的力量。
“這些鄉野的精英就是所謂的‘鄉賢’,但‘鄉賢’並非單指鄉村賢良之士。”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張本義説,古來布衣賢良,但今天説到鄉賢,很多人以為特指農村鄉下的賢良人士,這其實是個誤解。
“鄉”,作為行政區域的名稱,在中國文化當中,不但指鄉村,也包括市鎮。張本義表示,“鄉賢”並不專指在鄉村的賢良人士,網際網路時代,道德高尚、品行端正、學問深厚、在一個地方有影響、有貢獻的人,不管在城市還是在農村,都可以被稱為“鄉賢”。
鄉賢文化作為一個地域的精神文化標記,是連接故土、維繫鄉情的精神紐帶,更是探尋文化血脈、張揚固有文化傳統的一種精神原動力。與會專家表示,真正掌握有真知灼見的人難能可貴,無論城市還是鄉村,幾千年來都承擔了很大的責任。他們有擔當、有能力並掌握著文化的主體精神,使得華夏文化代代綿延。
作家余世存認為,這些掌握真知灼見的人並非鳳毛麟角,網際網路時代視野下,“鄉賢”可解讀為現代公民人格:有現代公民人格的人,有現代公民精神,就是聖賢。
“在我們的社會裏,其實有很多人,比如説志願者、慈善者都可以稱之為賢人,都是我們可以從內心仰望的,希望做到的,但是很難做到的。”余世存認為,網際網路的時代背景中,對於鄉賢的認識應該拓展和豐富。
鄉賢文化作中國傳統文化一大特色,在現代社會生活中仍有值得發揮作用的地方。全國人大代表、安徽省社科院文學研究所所長錢念孫呼籲,應讓走出家鄉的賢良落葉歸根。“一些人剛到60歲,身體很好,有一定能力、見識,但卻沒有發揮應有能力。”他認為,面對鄉村鄉賢文化凋敝、人才匱乏的現狀,重新認識鄉賢的同時,重拾鄉賢文化更勢在必行。